【摘 要】
:
电力系统接地的长期有效性是保证电力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对于提高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减少雷击事故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行输电线路杆塔存在着土壤电阻率高、接地施工困难、降阻效率低等问题。土壤条件以及高频电流作用下接地导体呈现的趋肤效应、电感效应是影响接地装置散流特性的重要因素,研究这些因素对接地装置散流特性的影响,对提高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系统的防雷性能有重大意义。本文针对考虑地形特征的杆塔辅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力系统接地的长期有效性是保证电力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对于提高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减少雷击事故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行输电线路杆塔存在着土壤电阻率高、接地施工困难、降阻效率低等问题。土壤条件以及高频电流作用下接地导体呈现的趋肤效应、电感效应是影响接地装置散流特性的重要因素,研究这些因素对接地装置散流特性的影响,对提高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系统的防雷性能有重大意义。本文针对考虑地形特征的杆塔辅助接地网接地特性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针对平原地区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特性的研究,分别建立单向外延辅助接地网模型和多向分布式辅助接地网模型,仿真计算外延引线、辅助终端形式、土壤条件等因素对于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特性的影响,仿真数据结果表明:单向外延辅助接地网的降阻效率随着外延引线长度的增加而提高;工频条件下,外延引线数量由1根增加到5根时,杆塔辅助接地网的降阻效率增加了16.52%;均匀土壤电阻率条件下,垂直辅助终端形式的辅助接地网降阻效率最佳。同等长度的外延引线进行均等分段多向敷设,随着分段数量的增加,降阻效果逐渐提升,200k Hz电流频率下,相比于单向辅助接地网,四向辅助接地网的分流系数高出10%,降阻效率提高28%。(2)针对山坡杆塔外延辅助接地网接地特性研究,搭建山体微地形模型,研究了山坡杆塔外延引线、辅助终端位置、外延接地体材料等因素对于山坡杆塔接地特性的影响。仿真数据表明:山坡杆塔外延辅助接地网单向敷设时宜采取沿山坡向下敷设,不能采取沿山坡向上敷设;同等长度的外延引线,增加外延引线数量可以起到很好的降阻效果,在200k Hz高频条件下,四向外延敷设比双向左右延敷设的降阻效率提高5%以上,四向外延分流系数高于双向前后延6%,高于双向左右延3%以上。(3)针对山脊杆塔外延辅助接地网接地特性研究,建立山脊杆塔辅助接地网模型,研究外延引线、辅助终端位置等因素对山脊杆塔接地特性的影响,并进行长距离外延接地体有效散流长度计算。对于山脊杆塔外延敷设方向,在山脊处不宜敷设接地网,应沿山坡向下敷设接地网;200k Hz电流频率下,四向外延敷设比双向左右延敷设的降阻效率提高5%以上;工频条件下,山脚处辅助终端的降阻效率高于山脊处30%左右,200k Hz电流频率下山腰和山脚处辅助终端的降阻效率依然高于山脊处12%左右。本文的相关结论可为降低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电阻及雷击跳闸率、提高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参照。
其他文献
汽油压燃(GCI)具有在实现低排放的同时保持高热效率的优势,被认为是今后满足严格排放和油耗法规的燃烧方式之一,并已成为当前燃烧领域的研究热点。但由于汽油辛烷值较高,且受低负荷工况缸内压力和温度较低的影响,极易出现燃烧不稳定、未完全燃烧产物较高的问题,如何实现低负荷工况高效清洁燃烧成为当前GCI燃烧方式研究的难点。因此,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技术手段,研究了不同燃油喷射策略对GCI燃烧方式混合气形成过程,
时间是重要的物理量,精密时间是现代社会正常运行的基础保障之一。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 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为代表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可以提供10-50ns量级的标准授时服务,在国民经济与国
铝是地球上存在量最大的金属,铝及其合金具有密度小、熔点低,良好导电、导热,塑性变形优良且易加工成型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冶金化工、电子通讯等行业,但铝及其合金在应用过程中也会因为服役环境的恶劣而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在高温服役条件下不能同时满足导热及高耐蚀等性能要求。本文以高硅铝合金为研究对象,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分别在Al-Si合金表面制备微弧氧化复合氮化铝(Aluminum nit
为应对日益减少的化石能源与严重的全球温室效应,人类对于新能源电池的需求愈加强烈。锂离子电池(LIBs)具有无污染、安全性高、可重复利用的优势获得人们的青睐。因此如何进一步开发出成本费用低、循环寿命长、倍率性能高的LIBs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然而负极材料作为LIBs构成的主要组成之一极大的限制了其发展。目前,主要以石墨作为商业负极,但由于石墨的理论容量小,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因此设计一种理论容量
随着我国环境污染与能源紧缺问题的越发严重,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应用变的更为重要。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一种,在有效减少能量消耗的同时,也能避免由纯电动汽车带来的里程焦虑问题,但其多动力源的结构,也带来了其能量管理策略上的诸多问题,因此如何合理开发合适的能量管理策略成为当下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重要研究方向。首先,本文提出双电机耦合驱动PHEV动力系统构型,此构型实现了多种工作模式,满足所提
数控系统的开放化拓展性是近些年的发展趋势。开放式的数控系统不但适用于科研或者教学的二次开发,同时也便于企业生产线升级和工艺调整改进,因此,开放式数控的研究有很大的意义。但是由于国外数控技术的垄断和数控行业的成本门槛高等原因,国内开源的数控系统存在诸多不足,很大程度影响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和研究。鉴于此,本课题采用PC+STM32的开放式数控系统设计方案,对基于差分插补原理的适用于三轴雕刻机的数控系统进
航空活塞发动机由于具有功重比高、可靠性高、经济性好、结构简单等优势,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的无人机均采用活塞是发动机,但绝大部分航空活塞发动机采用的是化油器式供油系统,随着对无人机执行任务要求的提高,化油器式活塞发动机已不能满足飞行需求,因此研究电控燃油喷射式航空活塞发动机的应用对改善无人机动力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某型航空汽油活塞发动机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和台架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点火
风电叶片全尺寸疲劳试验是检验其寿命最直接的手段,而目前国内的叶片疲劳试验主要采用单点惯性激振的方法,但单点惯性激振存在驱动力不足、试验弯矩分布精度低等缺点。虽然两点惯性激振可以改善这些问题,但在叶片振动过程中,两激振器与叶片间存在耦合效应,且疲劳试验是在室外进行,在众多外界干扰因素以及电气特性的差异作用下使得该耦合效应变得更为复杂。因此本文通过深入研究叶片振动过程中耦合效应对激振器的影响规律,设计
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黑臭水治理已经成为当前水环境修复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恢复河道生境和实现黑臭水的资源化利用,本论文以黑臭水为研究对象,接种雨生红球藻M1(H.pluvialis M1)使之成为处理水样中的优势种。采用生物接触氧化(BCO)工艺协同培养土著微生物和紫外光解黑臭水为预处理对比工艺,优化藻菌共生培养条件,解析不同光源下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构建高效藻菌共生系统,实现有机物及氮磷等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