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海南、北共轭大陆边缘盆地的对比研究是深入了解南海扩张过程及古地理格局的重要途径。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对南海南缘盆地构造-沉积演化研究还非常薄弱,极大地限制了对南海扩张及海陆变迁等基础地质问题的整体认识。巴拉望-民都洛微陆块处于南海东南缘,由于南海洋壳俯冲,巴拉望-民都洛微陆块与菲律宾活动带碰撞造山,沉积于巴拉望-民都洛微陆块的始新世-中新世海相层序得以完整出露,成为唯一可以直接对南海南缘盆地沉积层序进行详细研究的陆上区域。本文综合了南海及其周缘盆地沉积地层和沉积环境的研究进展,对南海扩张过程和古地理格局演化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盆地破裂不整合面、民都洛新生代地层砂岩碎屑锆石和Hf同位素等的研究,结合野外地质观察,对南海的扩张时间和方式取得了新的认识,并主要通过台湾与民都洛新生代地层碎屑锆石的对比,对民都洛的物源进行了探讨。通过资料收集与对比发现,南海南、北缘盆地破裂不整合面存在明显的穿时性,从东北向西南逐渐变年轻,对应南海海底扩张从东北向西南渐进式打开。南海东北部台湾新生代地层破裂不整合面位于33-39Ma之间,与台湾岛对应的南海东南部民都洛陆块破裂不整合的时代推测在早-中渐新世(33-28Ma),暗示南海洋壳开始形成的时间可能在33-39Ma之间,有部分较老的洋壳可能已经向东俯冲消减掉。南海经历了从早期北陆南海逐渐演变为现今北海南陆的过程,南海北缘早期存在一个向东开口的海湾,可能为古南海的一部分。伴随南海的扩张,海侵范围由东向西逐渐扩展,从一个狭窄的海湾,形成今日的形貌。在民都洛岛共采集5个样品,分别为晚始新世P-06(Lasala组)、晚始新世-早中新世S-03-2和中新世S-04-1、S-04-3、S-04-4。大部分锆石Th/U比值大于0.3,结合锆石形态学,推测为岩浆来源锆石。锆石颗粒年龄主要集中在燕山期,其次为古元古代,五个样品的年龄峰值分别为115Ma、161Ma、88Ma、115Ma、165Ma。εHf(t)值以负值为主,表现出较大的变化范围(-39.0~﹢9.3),总体来讲,中新世地层样品比晚始新世-早中新世样品εHf(t)值具有更多的正值,尤其以燕山期为甚,印支期和加里东期次之,但正值的增多并不明显,元古代则具有类似的εHf(t)值。通过以上特征推测,整个民都洛岛新生代地层是大陆属性的,是巴拉望微陆块的一部分,主要源区为华南沿海地区。同时我们把民都洛新生代地层与台湾做了比较,发现南海北缘盆地物源在~25Ma左右发生明显的改变,早期主要为华南沿海的近源剥蚀沉积,而不是来自南海西南部。在~31-25Ma期间,源区逐渐向内陆迁移,在~25Ma后,扬子地块物源逐渐增多。而在南海南缘,我们并没发现类似的变化,推测在~25Ma后,由于南海的扩张,南海洋盆阻挡扬子地块的物源向南输送,南海南缘盆地仍以陆块内部中生代花岗岩及火山岩为主要物质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