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VP”及相关构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共时平面,历时研究比较薄弱,本文运用统计、归纳和举例论证的方法,从历时角度对“一+VP”及相关构式进行研究,包括“一+VP”构式、“V一V”构式和“VV”构式,并对形成原因进行解释。“一+VP”及相关构式的发展经历一个由少至多、从简单到复杂、日益丰富的演变过程。“一+VP”构式由表示特定的一次动作的“动量义”,战国时期虚化为表示“假设义”。在魏晋时期出现了表示“紧促义”的“一+VP”。“一+VP”的历时演变并未到魏晋时结束,而是从此变得更为复杂多样,“动量义”、“假设义”和“紧促义”交叉存在文献中,其中“紧促义”后续演化是细分为“紧促完成义”和“紧促完整义”,以“紧促完成义”为主,“紧促完整义”在明代后期才出现。“V一V”构式产生之初是动量组合,表示“动作或行为发生一次”,在宋代“V一V”发展出动词重叠的用法,表示“轻度”“短时”。明清发展为“轻度”“短时”和“少次”的意义。唐五代前,在文献中没有“V一V”带宾语的例子。宋元时期出现少量带宾语的“V一V”,有“VO一V”和“V一VO”两种形式。明代以来,“V一V”带宾语的现象逐渐增多,“VO一V”数量居多。清代“V一VO”占有优势,发展到现当代,“VO一V”这种格式基本不用。“VV”构式是由“V一V”省略“一”而来,动词重叠“VV”和先秦动词叠用“VV”没有直接关系,两者只是同形异构的现象。宋代是动词重叠“VV”构式的萌芽时期,用例比较少。明代动词重叠“VV”数量增加,明代初期带宾语的“VV”开始发展,形式有“VOV”和“VVO”两种,前者在数量上居多。明代中期,延续至清初,数量上以“VVO”居多。清中期以后宾语不管类别,“VVO”都占有绝对优势地位,“VOV”基本上不用了。“一+VP”和“V一V”形式上都含有动词性成分和数量成分“一”,最初都是表示动量,但是由于动词性成分所处位置不同,此后朝着不同方向发展。“V一V”构式中“一”脱落后“VV”产生,在很多情况下“V一V”和“VV”可以替换,意义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