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人喻书”即用筋、骨、血、肉、脉等人体名称及精、气、神等人的精神状态描绘词来品评书法,阐述书法理论。
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论述在中国古代诗文、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中均有以人体为喻的现象,但以书法为甚。将“以人喻书”范畴的语源追溯至古代中医、两汉相术和魏晋南北朝人物品藻。“以人喻书”在古代的发展遵循从以生命的表面构成进行机械喻拟到对书法的内在神理进行观照的进程。
第二章分别论述了书法美学中筋、骨、血、肉、精、气、神等一系列范畴的理论内涵和美学特色,并对骨、筋、血、肉、血、章法、风格、意境等范畴在书法中的生成机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
第三章对“以人喻书”方式的文化根源进行了追溯。中医主要从天人合一、人体在功能结构上的整体性、人体在本质上是形气神的统一体、人是生理和心理的整体等的方面影响“以人喻书”方式。《周易》从形气神、“动”是生命的象征、生命的伦理意义等三方面影响“以人喻书”。儒家和道家的哲学思想亦有影响。
第四章对中西方“以人喻艺”方式观念的巨大差异进行了比较。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中西方美学中人的生命意识在宇宙中的体现不同;西方的“生命形式”长于艺术形式精细分析,而中国的“以人喻书”方式则形成了许多直达生命本质的范畴;西方的“生命形式”偏重于人类精神的自我发展,而中国的“以人喻书”的范畴具有伦理道德意义;中西方“以人喻艺”方式中的生命整体观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