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想要了解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评价到底如何,而这种对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知觉,即为元知觉。在面试、比赛中,当人们想要了解评价结果的动机很高时,人们对评价结果的猜测(元知觉)会变得更准确,还是更不准确呢?这就是本研究希望探讨的问题。 本研究通过3个实验,发现并验证了想要了解他人评价的动机越高,人们对评价者的关注程度也越高,最终导致元知觉准确度降低。实验1通过对歌唱比赛选手进行问卷调查,发现选手想要了解评委评分的动机越高,对评委的关注程度就越高,最终对评分的元知觉更不准确;实验2在实验室情境下对被试想要了解评价的动机进行了操纵,发现高动机被试对评价者的正性行为更为关注,且对评价者正性行为存在更多的过度解读,但高、低动机组的元知觉准确度没有差异;实验3创设了一个高动机的模拟面试情境,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操纵了被试的关注点,让被试在面试过程中更多地关注自己或更多地关注面试官。通过让一部分被试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我们降低他们对面试官的关注程度,结果显示关注自己组被试的元知觉比关注面试官组更准确。 3个实验证明,人们想要了解评价的动机越高,对评价者的关注程度也越高,元知觉准确度却越低。而在高动机的情境下,通过让被试将关注点集中在自己身上,就能够降低个体对评价者的关注程度,提高元知觉的准确度。 研究结果揭示,人们越想要了解评价结果时,却越难做出准确的预测,也就更难进行有效的自我调整和改善。而当人们期望通过更多地关注评价者,试图更完整地捕捉暗示着评价者态度与反馈的行为信息时,往往却因为过度解读而产生对评价者行为的归因、解读偏差,影响元知觉的准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