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时代的“反潮流”——梅因的《民众政府》研究

来源 :张双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kais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亨利·萨姆纳·梅因爵士(Sir Henry Sumner Maine,1822-1888)是19世纪英国最重要的法学家,思想家之一。在那个知识巨人并立的时代,梅因凭借其《古代法》在学界脱颖而出,成为历史法学派在英伦三岛的代表人物。除了在历史法学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外,梅因在他的晚年展现出了对当时轰轰烈烈的民主化运动的浓厚兴趣,并且运用了历史研究的方法对民主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刻地剖析,形成了他的另一部著作《民众政府》。在《民众政府》中,梅因对历史和现实中存在的民主制度以及其他制度的发展和运行状况进行了仔细地观察,通过列举大量的实例证明民主并非尽善尽美,在民主的繁荣之下仍然存在着诸多弊端。在梅因看来,民主制和其他制度一样只不过是一种制度罢了,民主的发展也要遵循历史,循序渐进。与此同时,梅因对于同时代的具有代表性的民主思想进行了选择性的批判、吸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主如何实践,如何解决民主痼疾的看法。相较于他的《古代法》,梅因的《民众政府》以及民主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独创性,更像是对18、19世纪以来的民主时代所做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因此,该书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但《民众政府》也有着自身的独特性。首先,它采用了梅因式的一脉相承的研究方法,运用历史的方法对民主以及相关问题的研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同时也能让我们更加全面整体地对梅因的思想进行了解。其次,作为民主时代中的“反潮流”,梅因的民主思想是非常独到的,他所指出的民主制度的弊端,即使是在民主高度发展的今天,也值得引起我们的深思。本文主要包括引论、尾论以及五章内容。其中引论包括选题的来源,意义以及研究方法等,并且对于国内外的对于梅因的研究状况进行简单的介绍和分析。本文的第一部分,对梅因《民众政府》的写作背景进行研究。梅因生活在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在这一时期,欧洲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工业革命不仅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也使得整个欧洲的思想界异常活跃,产生了不同类别的民主思想。而作为这一变革时代的亲历者,法国大革命和英国的民主化进程引起了梅因的深刻重视。他通过对于民主政体进行观察,在一个个暴力,血腥甚至走向专制的事实面前,表达了对各种极端的民主思想涌入英国的担忧。因此,梅因创作了《民众政府》。本文的第二部分讨论梅因对民主的看法、民主制度的运行状态以及民主时代到来的原因。首先,梅因认为从民主的本性来看,民主不过是一种政治制度,并且与君主制在某种程度上并无不同。其次,就民主制的运行状态以及历史上的发展来看,梅因认为民众制度具有极端的脆弱性。最后,梅因总结了民主时代到来的原因,并且对于造成“民主恶果”的罪魁祸首卢梭和边沁的先验理论进行了深刻地批判。本文的第三部分探讨为了缓解民主制的困境,与梅因同时代的思想家们所作的一系列实验。既然民主时代的势不可挡与民主制固有的弊端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那么对于民主思想家们而言,找出缓解民主制困境的方法就成了当务之急。梅因在《民众政府》的第二章提出的以柏克、密尔为代表的代表制理论以及以卢梭为代表的公民投票理论,就是民主思想家们通过实验得到的解决民主弊病的解药。但是梅因同时指出这两种解药对于民主的病情的疗效已经逐渐失控,需要寻找解决民主弊病的全新道路。本文的第四部分探讨梅因为解决民主制的弊病寻找的理想道路。在寻找民众政府的理想模式时,梅因将目光投向了大洋彼岸的美国。梅因通过对美国宪法与英国的宪政的对比,展现出了当时的美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与英国政治的混乱无序。不同于白芝浩对于英国的立法权与行政权融合的发展模式的赞扬,梅因更加热衷美国式的“三权分立”,认为美国宪法既符合了历史性、民族性的标准,也为民众政府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模板。最后,本文的第五部分对梅因以及其民主思想进行评价。总的来说,梅因并不反对民主,面对汹涌而来的民主狂潮保持了相当的清醒,指出民主的痼疾,意在使民主更为稳健地发展。除此之外,在研究梅因的民主思想时,不能简单的割裂《民众政府》与他的其他著作之间的关系。《民众政府》是梅因合理拓展与应用了他在《古代法》中的成果。作为一位历史法学派的大家,这让梅因对于民主的研究扎根于历史与现实,使得其民主思想更加的审慎。尽管梅因的民主思想缺乏一定的独创性,并且带有保守主义与精英主义的色彩,但是他通过历史的视角对于民主制度针针见血的发问,对于军队、氓众、舆论以及代议制和普选等问题的解读具有一定的治世情怀,即便时至今日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值得深思。
其他文献
培养法律英语人才是建设高质量涉外法治人才队伍不可或缺环节。虽然关于人才培养路径文献丰富,但对人才培养主体的法律英语学习者的实证研究却较少。在二语习得领域中,动机与自主学习能力是影响语言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探究法律英语学习中的这两个变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D?rnyei的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理论以及徐锦芬等人对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的归纳,本文采用定量研究方法探索法律英语学习情境中二语动机自我系统与自主学
学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不同媒介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但也让城市形象更为具体的呈现在人们眼前,对一个城市的了解更为客观、全面。城市旅游形象作为城市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影响游客在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城市旅游研究领域中城市旅游形象作为热点问题,因此,城市形象构建成为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尤其在当前信息技术背景下各地注重运用新的媒体和手段塑造和传播旅游形象,三亚
学位
数字法治政府建设势在必行,其既符合人类文明的演进趋势,又契合国家发展的战略趋势,同时切合社会需求的现实趋势,是时代的必然产物。但数字法治政府建设仍面临诸多困境,集中表现为客观上要实现数字、法治及政府三者的有机融合,主观上要经历两个阶段的思维跃迁。通过基本价值、公众权利、政治学三个维度的剖析,发现上述困境背后蕴含着价值冲突、权利悖论、治理张力等法理症结。对此,应从数字法治政府建设的治理实践、制度建设
期刊
学位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的伟大戏剧之一《三姐妹》于1901年在莫斯科大剧院首次上演后即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以《三姐妹》及其两部女性主义改编剧,即美国剧作家贝丝亨利的《心之罪》和英国剧作家汀布蕾克·韦滕贝克的《破晓》为切入点,以琳达·哈钦的改编理论和理查·道金斯的模因论为理论支撑,揭示通过创造性地改编《三姐妹》中的模因,亨利和韦滕贝克展现了她们对经典的不同解读;并剖析了她们对英美女性在20世
学位
2001年的“宪法司法化第一案”齐玉苓案以及2008年年底最高人民法院齐玉苓案批复的废止促使宪法学界对宪法司法化问题的讨论进入高潮。但是此前的学术研究主要立足宪法学视角,对于案件性质判断、法律适用的选择以及批复类司法解释的运用等细节性问题仍存在较大的斟酌空间和研究空白。因此,本文将不再局限于宪法司法化的传统角度,而从案件的实际解决视角,探讨部门法条文以及批复类司法解释的应用,对这一经典的司法案件进
学位
欧洲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个人主义思潮的流行,为新的财产权理论提供了生长土壤,16、17世纪,神圣罗马帝国开始衰落,民族国家方兴未艾,新大陆的发现和近代科学的崛起,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海洋贸易兴起,海外殖民掠夺成为欧洲列国的国家事业,以欧洲文明为主导的国际秩序滥觞于这一时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全新的财产权思想应运而生,而这一漫长的思想路程,几乎是从格劳秀斯关于财产权理论的论述作为起点。本文第一部
学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薪酬差距过大、福利待遇不足、同工不同酬问题等群体性事件频发,这一系列民生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严重影响和谐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为充分调动劳动要素的生产积极性,保持企业持续发展的竞争力,纾解职工与企业的劳资矛盾,缓和社会不同收入群体的心理落差感,因此探究企业薪酬公平和员工福利的公平性、合理性与和谐性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利用世界
学位
中国宗教问题的特殊、复杂等属性使宗教工作在整个党和国家的工作全局中占据特殊的重要地位。当前,宗教工作开展的主要途径仍然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当前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继续加强对宗教工作的相关研究,进一步推动宗教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同时也是实现宗教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渠道。当前学界关于宗教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从宏观层面对相适应的理论内涵、实现路
学位
抗日战争无论是在世界历史还是在中国近代史上,其重要历史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中国社会中民族矛盾与多种次要矛盾交错并行,国人生活也面临着深刻变革。而对于中国共产党发展及其革命事业而言,在抵御民族侵略中,如何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引下,动员占人口半数的妇女参与到民族革命中来这一革命议题开始走向历史舞台。但结合现实发现,当时的中国妇女中农村妇女占了其人口的大多数,她们长期居于信息闭塞的农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