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乳酸纳米颗粒(PLA NPs)具有疏水表面,当被注射进人体后容易被单核吞噬系统迅速从血液循环系统中清除,而大大降低其在人体中的循环时间。含有磷酰胆碱基团的聚合物(PC基聚合物)对材料表面改性后,可以使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亲水性质,延长在体内循环时间。目前,对PLA NPs表面进行仿细胞膜改性主要通过活性聚合方法得到两亲性嵌段共聚物来实现。这种方法操作复杂,步骤繁多,并且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催化剂,从而限制了其在药物载体中的应用。而通过简单的物理包覆的方法对聚乳酸纳米颗粒进行仿细胞膜改性近年来也有报道。但是对其表面进行仿细胞膜结构交联处理,来得到稳定包覆涂层的方法却鲜有报道。本文利用在PC基聚合物中引入可交联的三甲氧基硅基团制备了可交联型仿细胞膜结构聚合物,通过溶剂挥发法及界面沉淀法获得了仿细胞膜结构交联改性的聚乳酸纳米颗粒,对比实验结果证明该纳米颗粒具有优异的药物控释性能及抗细胞吞噬性能。主要工作如下:(1)以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磷酰胆碱(MPC)为亲水单体,以甲基丙烯酸正丁酯(BMA)为疏水单体,以γ-甲基丙烯酸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TSMA)为可交联单体,采用自由基聚合方法合成了PMB46及PMBT462两种可形成仿细胞膜结构的PC基聚合物。1H-NMR测定结果表明合成成功。利用动态光散射(DLS)对这两种聚合物在水溶液中的聚集状态进行了探索,确定了可以利用数次离心洗涤的方法来达到消除胶束对聚乳酸纳米颗粒体系的影响。(2)以溶剂挥发法制备了仿细胞膜结构改性聚乳酸纳米颗粒,探讨了搅拌速度、PC基聚合物浓度对制备体系的影响。利用DLS对其粒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220nm左右的纳米颗粒。并用溶剂扩散法制备了PVA改性的PLA NPs,其粒径也在220nm左右。(3)以阿霉素作为疏水模型药物,通过溶剂挥发法及界面沉积法制备了PMB、PMBT、PVA改性聚乳酸载药纳米颗粒。在弱碱性条件下催化交联PMBT侧链上的三甲氧基硅基团,获得了PMBT涂层交联改性的聚乳酸纳米颗粒。测定了载药纳米颗粒的载药量及包封率,载药量在8%-14%,包封率在20%-40%之间。体外透析袋法研究其药物控释性能,结果表明:相比游离药物,这三种载药纳米颗粒均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效果,在pH=4.0缓冲体系中,7h内游离药物即释放了70%,而载药纳米颗粒在62h内仅释放了20%-50%。而且交联以后药物控释性能大大提高,相比于未交联体系,在16天时间内,仅释放了24.2%,而PMB改性的未交联体系释放了41.2%。该结果表明交联改性仿细胞膜结构聚乳酸纳米颗粒具有优异的药物控制释放性能。(4)以香豆素-6为疏水性荧光探针,利用界面沉积法制备含有荧光探针的PMB、PMBT、PVA改性的PLA纳米颗粒,并对其进行了细胞吞噬实验。结果表明,经过PMB、PMBT聚合物进行仿细胞膜结构表面改性,聚乳酸纳米颗粒能够很好的避免被巨噬细胞吞噬,而且交联改性后的仿细胞膜结构涂层改性聚乳酸纳米颗粒吞噬率最低,有望作为一种新型的长循环药物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