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颁发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社会压力、家庭关系不和谐等因素使青少年心理问题日益严峻。生物教师以其学科教育的特殊性,应该站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前列。本研究以萨提亚(Satir)的冰山理论为指导,选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抽样检测,结果显示广州白云区12所学校945名初一、二级学生中31.85%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参与教学实验的86个学生样本中有39.53%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与12所学校数据无显著差异;根据所调查的心理健康现状为依据,制定出帮助学生构建健康心理的策略和选定教学契机;进而开展约3个月的教学实验、随堂观察。根据《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后测数据和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组学生的敌对、人际关系紧张、焦虑、适应不良、心理不平衡这5个因子及总量表均分有显著差异(P<0.05);各因子与总量表轻度及以上心理问题百分比均下降。根据《情绪的认知、态度、表达方式》问卷数据,实验组学生的情绪认知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根据随堂观察及记录主动回答问题和违纪次数,从2个侧面显示构建健康心理策略对学习态度和积极性有正面影响。在个案辅导的过程中沿用课堂教学中策略,结合可操作性的家庭辅助手段,建立顺畅的家校沟通渠道,密切跟进个案的心理动态,对个案及其家庭的跟踪反馈表明,学生原来的偷钱行为消失,持续激烈的情绪反应次数大幅降低。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一、运用心理学原理(萨提亚(Virginia Satir))制定策略、分析和解决心理问题;二、以心理健康标准中情绪稳定与管理能力维度为课题切入点,帮助学生通过“内观”自主建构健康的心理环境;三、研究维度与测量工具严密对接。最后,从信息互动、评价机制、教育原则、教师自我调整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针对未能深入分析和研究的内容、教学策略实施遇到的问题等进行反思,为今后生物教师进行构建健康心理教学活动或深入研究、加强家校互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