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狼图腾》是一部以狼为叙事主体的半自传体小说,小说一经出版便获得文学界的广泛关注,成为首届曼氏亚洲文学奖唯一获奖图书。作者姜戎对文化大革命背景下内蒙古草原上自然生态的描写以及蒙古族人民的游牧生活生产方式、中国民间精神信仰的刻画赋予了《狼图腾》独特的历史特色与鲜明的民族文化色彩。《狼图腾》被译介成30多种语言,覆盖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著名汉学家与翻译家葛浩文译著的《狼图腾》英译本于2008年问世。 汉语文化负载词能直观反映中国的特色文化,是传输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对汉语文化词的翻译研究也符合我国“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要求。然而,在译者的对外译介过程中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特殊性与复杂性让译者也面临着文化差异造成的各种翻译问题。翻译中的“文化转向”概念的提出为文学作品中文化因素的外译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文化翻译理论认为翻译不是两种语言的简单置换,应该将翻译置于源语与目的语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进行考察,以此达成文化间的成功交流。 本文以《狼图腾》及其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为研究对象,借助Eugene A. Nida与Peter Newmark对文化以及文化词语的分类,将小说中的文化负载词重新分为五大类,即生态、物质、社会、精神以及语言方面文化负载词;并以Susan Bassnett文化翻译理论为依托,结合刘宓庆提出的文化适应性原则对葛浩文英译文本中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进行探讨。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描述性的定性研究并结合案例对本文的研究对象进行具体阐述。通过案例分析,笔者发现葛浩文对于中国文化负载词的处理主要运用了异化以及平衡异化归化的策略。其中异化策略体现在音译、直译以及音译与直译的结合,而异化归化的平衡主要由加注、增译与音译、直译的结合实现,这两种策略的使用表明了译者提倡的“以忠实于原文本为前提”的翻译观,以及译者作为文化协调者积极传播文学作品中中国特色文化的态度。本文认为异化、异化归化的平衡策略与文化翻译理论中文化适应原则尤为契合。异化与归化策略的结合以及相应具体翻译方法的使用能将原文文化信息完整呈现给译者的同时赋予译本可读性,增强译本在目标语读者中的可受性,即最大限度地保留原语中文化负载词的文化内涵,达到传递中国特色文化效益的最佳化。同时译者也使用了以意译、文化转换为主的归化策略,其中文化转换的使用追求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功能对等。而《狼图腾》中异化策略、加注、增译以及删译的使用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译者主体性。 本文希望通过对《狼图腾》中文化负载词的研究,能够对中国特色文化词的外译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令目的语读者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