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维纳斯——西尔维亚·普拉斯在诗歌中寻找自我的心灵之旅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200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尔维亚·普拉斯创作的诗歌反映了她不凡的人生。这些有力的诗篇折射出诗人分裂的自我,体现了诗人试图借诗歌来表达自己穷其一生不断寻求以及最终在死亡里找到真正自我的精神历程。 本文从心理学及传记学的角度出发,旨在通过对普拉斯诗歌的解读,继而揭露诗人强烈的介乎于作规范女人(作女儿,妻子,母亲)与作理想化的女人(作圣母,作女神,作缪斯)之间的矛盾的心理状态。鉴于普拉斯不凡的人生经历及其备受争议的诗歌,普拉斯本人对本人矛盾身份问题的探求一直是许多评论家不遗余力探索的焦点所在。然而,在以往的评论中,评论者们似乎更倾向于把普拉斯寻求真正自我的心理过程分段来分析,很少有把整个过程前后贯通来研究的。比如,苏珊R·凡·戴恩和简尼·达泊斯两位评论家主要探讨了普拉斯的家居身份和作家身份的矛盾,即她作为一个母亲和妻子与同时又想当全职作家之间的矛盾心理。另外,威廉·福莱德借助普拉斯诗歌中的镜象集中分析了诗人受压制的女性身份。 本文借助著名德国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的“认同危机”理论作为理论支架,从普拉斯整个人生角度出发,全面展现了普拉斯借由诗歌来描述自己在短暂一生中所遭遇的各种认同危机,再现了诗人作为一个痛失父亲的女儿、一个遭受丈夫背叛失望至极的妻子、一位两个孩子的母亲以及一位对诗歌充满无限热情的诗人寻求自我的复杂的心理历程。本文指出,普拉斯的最终选择不仅揭示出她对内心无休止的追求真正自我的厌恶以及拒绝向世俗低头的决心,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她的自杀反映出诗人对完美自我世界的永恒追求,正是在死亡中她找到了完美的自我。
其他文献
弗吉尼亚·沃尔夫不仅是英国现代著名作家,而且还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先驱。她的思想既体现在她的散文里,也溶入在她的小说中。这篇论文所涉及的《到灯塔去》是沃尔夫影响最为
期刊
奥斯卡·王尔德所著的《道林·格雷的画像》中道林·格雷具有明显的自恋情结。本文旨在探究自恋情结以及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不同方面,并得出造成道林·格雷的自恋情结及自恋行为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委婉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有其独特的来源及构成方法,并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同时,它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折射出不同文化的不同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委婉语是人类使用语言过程中的一
期刊
作为人类的朋友,动物与人类息息相关。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动物词反映不同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 不同的生活经验、传统观念和风俗习惯等导致了不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