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数研究指出,长期(经年累月)冥想促进创造力,但短期(一个月至六个月)冥想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仍不确定。而且,以往研究者没有充分考虑到冥想策略的差异,忽略了训练时间因素和训练强度因素对训练效果的影响,很少研究这种促进作用背后的认知和神经机制。与传统冥想相比,整体身心调节训练(integrative body-mind training, IBMT)结合了多种重要的冥想元素。以往研究发现,IBMT对情绪和注意力具有广泛的积极影响,甚至改变扣带回和脑岛等区域的活动。而这些认知能力和神经活动与创造力关系紧密。这种组合也许超过只使用单一冥想策略的训练效果。为此,本研究采用IBMT作为冥想干预方法、肌肉放松训练(relaxation training, RT)作为控制训练,将被试随机平均分为IBMT组和RT组分别进行相同强度的短期训练,以探索短期冥想训练影响创造力的认知神经机制。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实验一,研究短期IBMT对创造力的影响。发现,在托伦斯创造性思维测验中IBMT比RT产生了更好的表现,为短期IBMT提高个体的创造力提供了初步的证据。实验二,探讨短期IBMT促进创造力的个体差异。个体直线图显示IBMT训练前后创造力的变化趋势存在个体差异。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练习前IBMT组(而不是在RT组)被试的忧郁、愤怒、疲惫状态以及内外向×活力、情绪稳定性×活力交互作用显著地预测创造力提高程度。实验三,探索短期IBMT的整体身心调节规律和情绪的关系。发现,训练前,两组被试前3支皮肤电导反应大于后4支,且前3支与消极情绪正相关;训练后,IBMT组第1、2支皮肤电导反应显著减小,7个分支出现均衡的规律;RT组7个分支皮肤电导反应变化不显著。结果反映了IBMT形成全身皮肤电导反应的均衡,改善生理和情绪状态。实验四,判断情绪在短期IBMT促进创造力中的作用。发现,短期IBMT相比RT提高创造性表现、提高积极情绪和降低消极情绪。此外,交叉滞后分析结果支持在IBMT组(而不是在RT组)积极情绪变化和消极情绪变化都影响创造力。实验五,探索短期IBMT促进创造力的神经基础。在顿悟时刻,事件相关的功能磁共振扫描结果表明,IBMT相对于RT显著地引发了右侧扣带回、右侧脑岛、右侧壳核、右侧额下回、双侧额中回、双侧顶下小叶、双侧颞上回等大脑区域的显著激活。本实验结果为冥想训练后顿悟的神经机制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