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目的:血小板功能检测包括血小板聚集试验及其他血小板激活及功能的评估。其中,全血流式细胞术具有样本需求量小,采用全血样本接近体内激活状态,不受血小板计数影响等优点。P-选择素作为一种特异性血小板表面标志物,介导血小板与包括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在内的白细胞聚集发挥炎症诱导作用。本研究拟从采样、激活、流式细胞术检测等方面探讨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的检测方法,并进一步探索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是否能成为一种较好的反应抗血小板治疗的指标。方法:使用21号直针从健康受试者外周静脉穿刺,采集2.7mL血样于枸橼酸钠抗凝剂的采血管。在前处理中采取控制变量法,采用不同的全血稀释倍数,多种激动剂种类及浓度梯度,设定不同流式细胞学检测参数比较血小板表面的P-选择素表达情况。结果:1.采血后将样本稀释10倍可减少血小板聚集;2.P-选择素表达与ADP剂量呈较好的正相关性,ADP浓度达到20μM可见P-选择素表达到达峰值。3.鞘液流速对检测结果存在影响。4.随贮存时间增加,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的表达量明显增加。结论:在采血后应即刻前处理,进行适当的样品稀释,以ADP(终浓度20μM)激活处理,并以采用较低的鞘液流速进行样本采集。第二部分目的:为预防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再狭窄,患者需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然而术后患者对抗血小板药物的治疗反应存在差异,需行血小板功能检测指导用药。同时,小檗碱(Berberine)作为一种生物碱已被证明具有抗炎症等作用。本研究拟采用商品化的血小板检测工具及流式细胞学检测P选择素,评估小檗碱的抗血小板功能。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单中心、随机分组、开放标签、对照、剂量递增、平行分组研究,在11例因稳定型冠心病或不稳定型心绞痛行择期PCI术后大于8周但小于等于40周,且正在接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中,在小檗碱治疗第4/8/12周时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后2至4小时通过P-选择素、血小板血管扩张剂刺激磷蛋白、VerifyNow-P2Y12等研究方法,对比接受传统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患者,来评估小檗碱的抗血小板作用。结果:小檗碱治疗组相较于对照组,在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的表达、VASP检测的血小板反应性指数、VerifyNow-P2Y12检测的反应单位及抑制率上均无显著性差异。长期接受小檗碱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本研究尚不足以证明小檗碱通过P2Y12通路抑制血小板聚集或通过减少P-选择素表达达到抗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