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今年召开的十二届全国政协五次会议记者会上,政协委员胡晓义在谈及我国老龄化问题时提到2016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比2015年多出了886万人,平均算下来我国每隔四秒就会多出一位60岁以上的老人①。然而老年人口数量上的增加仅仅只是我国现阶段老龄化问题的一个方面,在数量上迅速增长的同时还伴随着日益突出的“失能、高龄、空巢”化的结构性特征,加之随着“4—2—1”家庭数量的增多以及家庭养老功能的日益减弱,加剧了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复杂性和严重性,凡此种种都对我国当前的养老体系提出了多重的考验。因此构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不仅是解决我国日益突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迫切要求,同时也是关系到千家万户幸福、社会和谐稳定之所在。 长期以来我们党和政府一直关心老年人口的健康和养老问题,通过各种政策和方法来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事业的确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同当前人口快速老龄化以及老年群体对养老的多层次需求而言还存在许多需要进一步改革、发展和完善之处。比如,传统社会养老存在“医养分离”的特征,绝大部分养老机构更多的是对老年人进行日常生活的照料,致使医疗和长期护理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因此,从传统的“医养分离”向“医养结合”转变是完善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一个趋势。2013年9月13日,国务院在其正式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我国要积极推进养老事业与医疗卫生相结合,也就是鼓励我国推行“医养结合”这一养老新模式,该模式将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的有效结合,不仅满足了不同阶段老年人在养老过程中对自身健康问题提出的多样化要求,与此同时也是更好地实现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新方式。本文研究旨在针对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现状,采用比较分析法、规范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从制度变迁理论角度提出我国养老模式的多元化趋势以及“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出现是我国“医养分离”长期不能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背景下的必然选择。接着通过对我国目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现状的梳理,指出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存在供给严重失衡的问题,这种失衡导致了极大的制度变迁空间。然后通过对医养协同、养老机构自办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加入养老功能这三种“医养结合”实现机制分别进行研究了解目前我国实践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我国现实情况,借鉴发达国家“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成功经验,就如何健全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本文的创新之处是理清了“医养结合”的内涵,指出“医养结合”是一种准公共物品及养老模式新理念。作为一种准公共物品,需要政府以及社会相关机构协同运作才能让“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良性运行,普惠更多老年人。其次运用了马克思公平观、制度变迁理论和多中心供给理论分析我国“医养分离”“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剖析问题和提供对策;最后,通过研究我国现阶段“医养结合”的三种类型及其实现机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发达国家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成功经验从多中心供给的角度提出构建和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层次“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建议。本文的不足之处是由于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试点工作也才开始运营,相关统计数据缺乏,所以本文在实证研究上难免存在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