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含油废水外排量的不断增加,石油类污染物严重干扰着外界自然环境。因此,对石油和石化等行业产生的含油废水进行有效处理刻不容缓。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有效的生态废水处理工艺,可用作含油废水常规理化处理工艺的补充。本论文通过监测含油废水人工湿地系统中的水体理化因子指标,验证含油废水人工湿地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同时对水体微生物进行数量统计,并构建16SrDNA克隆文库,从分子水平上研究该系统水体中的微生物种群丰富度及其多样性,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人工湿地系统对含油废水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其中石油类去除率高低顺序为:菖蒲组>芦苇组>海寿花组>对照组,菖蒲组与石油类去除率与水温、pH(6.48-7.72)和DO(0.87-2.94mg/L)呈显著正相关(P<0.01);COD去除率高低顺序为:菖蒲组>芦苇组>海寿花组>对照组,COD去除率与pH和DO显著正相关(P<0.01;P<0.05),该系统中出水水质中的石油类、COD均可达到二级排放标准。TN去除率高低顺序为:菖蒲组>芦苇组>对照组>海寿花组,其出水TN的浓度均可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其中种有湿地植物的系统中TN去除率与DO显著正相关(P<0.05);TP去除率高低顺序为:芦苇组>菖蒲组>海寿花组>对照组,较石油类、COD、TN而言,含油废水人工湿地系统对TP的去除作用较弱。(2)含油废水人工湿地系统运行期间,细菌、真菌、放线数量均随时间变化呈现增长趋势,且根据多重比较检验结果表明,4组垂直潜流系统中微生物数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海寿花组、芦苇组和菖蒲组垂直潜流系统中,水温与微生物数量显著性相关(P<0.01);种有湿地植物系统的微生物数量与pH(6.48-7.72)显著正相关(P<0.01)。微生物数量与DO(0.87-2.94mg/L)的相关性分析中,细菌数量与DO显著正相关(P<0.01);芦苇组和菖蒲组的真菌数量与DO显著正相关(P<0.01;P<0.05);种有湿地植物系统的放线菌数量与DO显著正相关(P<0.01;P<0.05)。微生物数量与COD、TN去除率显著正相关(P<0.01;P<0.05);菖蒲组微生物数量与石油类去除率显著正相关(P<0.01)。(3)通过分子发育树的初步分析可知,对照组、海寿花组、芦苇组和菖蒲组垂直潜流系统中,细菌主要含有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根瘤菌属(Rhizobium)、红杆菌属(Rhodobacte)和绿脓杆菌属(Pseudomonas)。冬季样品中,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占有绝对优势;春季和夏季样品中明绿脓杆菌属(Pseudomona)和红杆菌属(Rhodobacte)属于优势菌种;夏季海寿花组中,鉴定出根瘤菌属。夏季菖蒲组中细菌种类最为丰富。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菖蒲组垂直潜流系统春季和夏季的2个水样的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从门的水平上而言,样品中Proteobacteria (变形菌门)占据绝对优势;从纲的水平上而言,样品中,Alphaproteobacteria(-变形菌纲)占据主导地位;夏季样品的细菌丰富度和群落多样性均高于春季。菖蒲组垂直潜流系统中,DO与Chao1指数、Ace指数、Shannon指数显著相关(P<0.01;P<0.05);水温、TN去除率和石油类去除率与Chao1指数、Ace指数显著相关(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