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5MHz微波治疗仪的设计及其在体模上的应用研究

来源 :西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renyao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微波技术的进步,微波热疗已可用于许多疾病的治疗,如康复理疗、微波消融、微波凝固治疗等。微波治疗仪的核心技术是在于设计出一款加热效能高且安全的辐射天线,市面上的体外热疗仪采用单天线或阵列天线系统不具备加热部位自动调整功能,靠手工调整会增加治疗难度,且整个治疗仪体积较大,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加热温度需温度。本课题目的在于设计一款主要适用于软组织疾病治疗的新型微波治疗仪,并配置微波热疗体模,模拟肌肉组织对该热疗仪的加热升温性能进行测试,为后续实验提供依据。方法:1.本文采用915MHz微波信号作为信号源,选择基板并确定其尺寸和馈电方式,利用天线小型化技术设计了4X4的16路共面微带天线,并根据实验目的设计了单片机(MCU)、移相器、功率分配器等组件,最后在HFSS电磁仿真软件中,对该天线近场电磁分布、焦距、聚焦强度等电磁特性进行仿真研究。2.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聚氯乙烯粉、去离子水、氯化钠等四种材料配制肌肉微波体模,该体模具有同人体肌肉组织相一致的介电特性。3.配置好的体模放置于100ml烧杯中,体模静止成型后置于37℃恒温水浴锅中预热至37℃,取出体模置于微波治疗仪下方20cm处,温度计测量出微波作用前的温度并打开微波治疗仪。使用TM902C温度计每3分钟测量一次距微波体模表面0cm、2cm、4cm、6cm的体模温度,加热时间一共15分钟,以上加热步骤重复3次。4.将体模置于15cm*15cm塑料模具中,该模具可均分为5*5cm的9个正方形区域,其中5个区域可与经移相器改变后的波束聚焦点相对应。相同方法将体模预热至37℃,然后置于微波治疗仪下20cm处加热,15分钟后分别测量可调控的5个区域温度,重复以上步骤三次;在计算机上更换天线聚焦区域后重复以上步骤,最终完成三个聚焦区域试验。5.对所测得温度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可初步得到该微波治疗仪在体模中的加热规律。结果:1.本研究设计的基于微带天线结构的有源相控阵天线微波治疗仪,该治疗仪天线由16个微带天线构成,尺寸约为238mm*246mm;在电磁仿真软件中对该天线近场电磁分布、焦距、聚焦强度等电磁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发现该天线焦距距离天线200mm,焦点直径约40mm,且方向性与聚焦性能良好;移相器可在天线焦距距离200mm平面上分别对五个聚焦区域实现电控调整。2.利用羧甲基纤维素钠、聚氯乙烯粉、去离子水、氯化钠等材料配制的体模与人体肌肉组织介电性基本一致,可用于微波热疗研究。3.微波治疗仪加热体模时具有一定的温度分布和升温规律,在聚焦范围内距体模表面0cm、2cm、4cm处的温度随着时间推移温度逐渐升高,12分钟后温度基本不再上升,其中最高温度都在45℃以内;0cm、2cm处温度上升速率较快;6cm处温度呈下降趋势,整个加热过程中在深度位于0cm到4cm处的体模温度在治疗范围内,在距体模表面6cm处温度不在治疗范围内。4.在电控调整微波波束的实验中,五个分区中的加热最高温度基本可以通过移相器来改变,可以实现治疗位置的电控调整。结论:1.制作的微波体模有较好的肌肉电磁仿真性,且配置简便,易于保存,可用于微波电磁研究。2.该915MHz微波治疗仪微波热疗仪体积小、操作简便,最高加热温度不超过组织安全温度45℃,可在焦距20cm处对较浅表病灶进行热疗,并且治疗位置可电控调整,体模实验可为后续进一步的动物及临床实验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机械产品制造业竞争更加激烈,制造业技术越来越先进,产品设计周期越来越短。采掘运煤机装备(采煤机、掘进机、刮板输送机)属于复杂机械,快速高效
目的: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is,HME)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骨骼疾病,其特征为骨表面形成多个有软骨覆盖的良性肿瘤,这些外生性瘤体除了对周围组织造成压迫,影响患者健康外,并发恶性软骨肉瘤的风险也增高。本研究通过对一例典型的中国HME家系进行基因检测,以寻找该家系的致病突变,旨在为其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帮助,并为HME致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奠定
在人类社会早期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其生活、生产状况都高度依赖于自然环境。因此,滨海湿地凭借其可开发生物量高的特点成为了备受人类青睐的集聚地。但是,海岸低地的水文、生态环境对沿海洪涝灾害十分敏感,因此古人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来适应滨海湿地环境是当前环境考古研究中的热点话题。自全新世中期,随着全球海平面上升速率减缓,世界各地三角洲开始发育,吸引古人类聚落逐渐向海迁移。地处中国东部、杭州湾南岸的宁波
蜘蛛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捕食性节肢动物,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蜘蛛对环境变化和人为干扰极为敏感,可以客观地反映该地区生物多样性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对掌握地区生物多样性现状具有重要指示作用,是良好的指示物种。听毛是蜘蛛步足上研究最早、最为深入的一种感觉毛,是感知空气流动的一类感受器,环境中任何特定物体的位置改变而引发的空气振波均能刺激听毛产生反应,由于听毛对气流非常敏感,因此听毛对于蜘蛛
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关于生物学的研究逐渐由积累数据向解释数据和分析数据等知识领域偏移,因此生物信息学便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相关交叉学科的前沿。生物信息学,顾名思义即研究生物学数据信息的学科,它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是以数学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代码以及其他学科知识为研究工具,对生物信息进行存储、检索和分析。生物信息学的研究内容较为丰富,本文在DNA序列分析方面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如下:Nand
目前各种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尤其是癌症,已经对大家的身体健康产生了巨大威胁。如二氢烟碱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和谷胱甘肽(GSH)是多种疾病的标志物。因此,实现对各种疾病的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显得尤其重要。但是传统的方法和一般的装置很难对标志物进行早期的准确检测。荧光和光电化学的生物传感手段可以对生物物质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具有灵敏度高、设备简单易于操作、材料容易制备、噪声低等优点。
施工作业人员对环境中危险的认知,是决定其能否准确进行规避、处置和保障施工安全作业的前提。近些年来,虽然关于施工危险认知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完善,但是施工事故
石墨烯和石墨烯基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在许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作为一种荧光猝灭剂,能有效地猝灭罗丹明B的荧光。当加入与rGO结合力更强的分析物时,罗丹明B从rGO表面脱附,从而使荧光恢复。基于罗丹明B和rGO之间的可逆相互作用(吸附或解吸),可以建立荧光强度与分析物之间的定性、定量关系。据此原理本论文研究了三个石墨烯-罗丹明荧光体系,通过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该体系的识别性能
我国北方村镇出于经济和生活习惯的考量,住居建筑很多仍以烧煤炭作为供暖方式,舒适性差,污染环境。近年来北方地区大力推进村镇建筑清洁供暖发展,探索煤改清洁能源供热的有效路径。我国电力供应充足,但昼夜用电负荷不均衡问题较为严重,为缓解这一问题,推行了峰谷电价差、国家补贴电价等政策。为此本文基于我国能源和村镇供暖现状,围绕相变材料蓄(电)热地板辐射供暖系统展开研究,提出了用相变材料组合地板蓄低谷电能辐射供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结合了电化学分析和生物特异性识别过程,因此它不仅包含免疫亲和反应的专一性,还具有电化学分析的灵敏性。其中,免标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操作更为简便、省时,因此在食品和环境监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本文构建了三个免标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检测沙丁胺醇。绪论本章节对瘦肉精和沙丁胺醇进行了简要概述,例举了目前常见的检测沙丁胺醇的方法,简要介绍了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及其常用的纳米修饰材料,最后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