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集聚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经济现象,实证研究我国制造业产业集聚的规律,既可补充现有理论体系,又可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在新经济地理学研究框架下,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纵向考察与横向比较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市场一体化与产业集聚关系、产业集聚影响因素、产业集聚与分散动态过程三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在研究市场一体化与产业集聚的关系时,使用1980-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同时选择地区专业化和产业地理集中两类指标,研究了我国产业集聚的长期走势,并将我国制造业的地区专业化水平与美国、欧盟进行了比较。首次从地区专业化、区域地理集中、大类产业地理集中等多角度对我国制造业产业集聚的长期走势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支持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新证据。在研究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时,从产业和区域两方面展开研究。基于产业的研究采用集聚指标回归法,构建了两个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使用2000-2011年17个产业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首次将九种回归估计方法应用到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回归中;基于区域的研究采用变量相关分析法,使用1980-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首次通过曲线估计方法定量研究了区域交通密度与区域绝对地理集中指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运输成本影响产业集聚的新证据。在研究产业集聚与分散的动态过程时,创新研究方法,首次将脱钩理论应用到产业集聚与扩散的动态过程中,基于弹性分析法构建了产业动态脱钩指数,提出了脱钩状态的判断标准,定量呈现了产业集聚与分散的动态过程。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三点管理启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客观发展趋势,将区域均衡发展作为政策目标很可能事与愿违;区域产业转移,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区域之间的转移是我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缩小区域差距的有效措施;促进国内市场一体化建设和改善落后地区内部基础设施是促进区域产业转移的有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