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贞,1863年来华,1901年逝世于北京,是晚清著名的传教医师。他在华38年(中间有两次回国休假),翻译著述大量中西医学书籍,把西方医学、科学技术翻译介绍到中国,亦把中医、中国文化翻译介绍到欧洲,在中西医学交流方面,发挥着桥梁作用。作为医生,他积极践行着自己救死扶伤的使命,在北京创办双旗杆医院,多年来经他治疗和治愈的病人无数,深得北京百姓和官员名流的赞誉。目前学术界关于德贞的研究成果不多,专门性论著更显单薄。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研究,通过德贞本人的大量著述,结合当时的一些重要报刊文献资料及近代中国社会的大环境,尽量还原其在华几十年生活工作的全貌,尤其揭示出其在近代中西医学交流方面所起的重要纽带作用。近代早期的中西医学交流,与来华传教医师的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医疗传教士担负着传教和行医的双重使命,他们与中国各阶层广泛接触,对中国社会有着深刻的了解。德贞的大量译著及论著,也都是应中国社会的需求而作的。德贞在华多年,深谙中国现实,他在《教会新报》、《万国公报》、《中西闻见录》、《教务杂志》上撰写多篇关于鸦片、缠足、赈灾的文章,穷本探源,还往往以具体的调查数字作为科学的论据,合理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深刻而且极具可行性。在反吗啡问题上,德贞是先知先觉的,他较早地认识到了吗啡的害处,多次发表文章,力陈吗啡的毒害,呼吁严格管制吗啡,认为“有医学学位者才能处方吗啡”。另外,德贞在西方科技东传方面也颇有建树,他曾发表多篇文章,涉及西方印刷术、轨道交通建设及摄影术等。特别是德贞曾翻译《脱影奇观》,这是最早传入中国的西洋摄影术专书,之后他又增刊《脱影奇观续编》,揭开摄影术的奥秘,介绍了摄影技巧,在中国国内普及了科学知识,攻破了那些视摄影术为“邪术”、“异端”的错误论调,在我国的摄影术传播过程中,起到了先导性的作用。德贞是一位传教士,更是一位济世救人的伟大医生,他在华多年,孜孜不倦,架起了中西医学交流的桥梁;他不是中国人,更不是社会改革家,却是晚清社会改革的积极参与者,撰文著书,为改变中国黎民大众的苦难生活,倾尽所能;他虽以医学为专攻,但又不仅仅专于医学,除医术精湛外,在摄影一行上,竞也颇有造诣,并且不吝其技艺,讲经验,译书籍,播摄影术于中华。德贞在近代早期的中西文化交流,尤其是医学文化的交流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其言论著作和行动实践对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变迁产生了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