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义词是现代汉语词汇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近义词的辨析对于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尚且不易,对于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而言更是一大难点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留学生经常混用“时间”与“时候”,而无论是教材还是汉语词典都对这一词注释不足,基于留学生的偏误语料而具体分析的更是少之又少。为此,本文主要基于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语料,从多个方面详细统计了留学生学习“时间”、“时候”的偏误情况,归纳出偏误的三大类型及特点,探究出偏误产生的多种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具体可行的教学策略,以期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词汇教学有所借鉴。全文总共分为七个部分,主要有如下内容:第一章为引言部分,从留学生习得现状出发,说明了选题缘由,总结了与本文研究的主题相关的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现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研究内容与价值。在本章结尾还补充说明了研究的语料来源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及近现代文学作品的例句,分别从语义、语体和语法三个维度对“时间”和“时候”进行了本体的对比分析。两者在语义、语体和语法方面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它们的不同点是本章讨论的重点。第三章搜集了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所有关于“时间”、“时候”的偏误语料,并考察了使用频次,统计与分析了偏误情况,又按学习者级别统计与分析了“时间”与“时候”两者间的偏误。第四章整理了“时间”、“时候”的偏误例句,分析了偏误出现的例数和主要类型,即误代、遗漏和误加,并对所例举的偏误例句进行了改正。第五章基于学习者常见偏误类型,从母语负迁移角度、目的语规则泛化角度、留学生教材与工具书的编写问题及教学过程的教与学这四个方面窥测了“时间”、“时候”偏误产生的主要原因。第六章在第五章偏误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偏误的具体教学策略,即要不断深化汉语本体研究,培养学生汉外语言对比意识,充分保证教材及工具书的质量,此外,要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以期对留学生学习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词汇教学有所帮助。第七章为结语部分,结语在再次强调选题价值的基础上,简要总结了论文的创作思路及主要观点,表明了论文的创新之处,也指出了主客观原因而导致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