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螺旋滚筒是采煤机的工作机构,承担着落煤和装煤两大任务,与煤岩体间存在强烈的耦合作用,截齿和螺旋叶片的磨损不可避免,特别是工作在含夹矸煤层的薄煤层采煤机螺旋滚筒,其摩擦损耗更为严重。为研究采煤机螺旋滚筒截割含夹矸煤岩双向耦合作用机理及磨损特性,提高采煤机螺旋滚筒的截割-磨损性能,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夹矸煤岩高效截割滚筒落煤动力传递规律及结构进化理论研究(51674134)”、辽宁省重点项目“采煤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夹矸煤岩高效截割滚筒落煤动力传递规律及结构进化理论研究”(51674134); 辽宁省重点项目“采煤机螺旋滚筒激光增材再制造成形轨迹规划与质量控制研究”(LJ2017ZL0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螺旋滚筒是采煤机的工作机构,承担着落煤和装煤两大任务,与煤岩体间存在强烈的耦合作用,截齿和螺旋叶片的磨损不可避免,特别是工作在含夹矸煤层的薄煤层采煤机螺旋滚筒,其摩擦损耗更为严重。为研究采煤机螺旋滚筒截割含夹矸煤岩双向耦合作用机理及磨损特性,提高采煤机螺旋滚筒的截割-磨损性能,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夹矸煤岩高效截割滚筒落煤动力传递规律及结构进化理论研究(51674134)”、辽宁省重点项目“采煤机螺旋滚筒激光增材再制造成形轨迹规划与质量控制研究(LJ2017ZL001)”及“采煤机螺旋滚筒辅助设计及载荷计算软件开发”企业委托项目为支撑,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如下:依据煤岩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实验结果,采用单轴压缩、巴西劈裂模拟试验和神经网络标定异形煤岩颗粒接触参数和粘结参数;联合EDEM、RecurDyn构建螺旋滚筒截割含夹矸煤岩 DEM-MFBD(Discrete Element Method-Multi Flexible Body Dynamics)耦合模型。基于DEM-MFBD仿真研究螺旋滚筒截割含夹矸煤岩双向耦合作用机理及截齿、螺旋叶片磨损分布特点。采用单因素法分析煤岩抗压强度、滚筒结构参数、采煤机运动学参数对螺旋滚筒磨损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煤岩抗压强度由30MPa增至50MPa,截齿和螺旋叶片磨损深度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1.20%和19.51%;采煤机牵引速度由2m/min提高至6m/min,颗粒间接触载荷增加、煤流速度峰值平均减小率为10.05%、截齿和螺旋叶片磨损深度平均增长率为14.595%和11.12%;滚筒转速由70r/min提高至110r/min,颗粒间接触载荷减小、煤流速度峰值平均增长率为15.26%、截齿磨损深度平均减小率为14.57%、叶片磨损深度先增加后减小;滚筒沿竖直方向振动、绕其轴向晃动较为明显;齿尖及螺旋叶片尾端存在明显应力集中,是螺旋滚筒易损部位。截割恶劣工况时,考虑磨损问题应优先选用顺序式螺旋滚筒。采用响应面法分析采煤机牵引速度、滚筒转速、叶片螺旋升角和齿尖半锥角对螺旋滚筒磨损影响的显著性及交互作用,结果表明:牵引速度对螺旋滚筒磨损影响最为显著,牵引速度与滚筒转速对截齿、螺旋叶片磨损影响的交互作用明显。构造采煤机截割-磨损性能多目标优化模型,对采煤机牵引速度和滚筒转速进行分级优化。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概率神经网络(PNN)实现煤岩抗压强度等级识别。基于矢量控制原理建立螺旋滚筒减磨高效截割的协同调速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对牵引速度和滚筒转速进行精准调控,调控误差均小于5%,且与传统牵引调速方式相比,协同调速系统下采煤机具有更优的截割-磨损性能。论文的研究可为降低采煤机螺旋滚筒摩擦损耗及自适应变速截割提供新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该论文有图121幅,表36个,参考文献147篇。
其他文献
目前,湿式治理方法存在对呼吸性粉尘捕集效率低、能耗成本高、喷头易堵塞、现场适用性差等问题,而气液两相雾化降尘是一种不易堵塞、成本低廉的强动力方式,但目前国内外此类技术及理论对呼吸性粉尘的治理缺乏针对性。尤其,涉及低气、水压力下的超音速气动雾化相关理论研究较少,细观动力学特性及捕尘机理还未明确,相关基础理论和研究手段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基于此,本文提出对超音速汲水式气动雾化细观动力学特性及捕尘机理
随着全球性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新型可持续能源日益成为工农业生产的主体能源,其中光伏发电由于无噪声、无污染排放、清洁等优点近年来发展迅速,逐渐成为未来重要电力来源之一。虽然光伏发电系统运行的关键技术日渐成熟,但伴随光伏发电系统而来的电气安全和效率问题却严重制约着其广泛发展与应用;如何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效率,抑制和降低电压和电流冲击对设备与系统的损害、预防火灾等问题,日渐成为国内外光伏
随着移动网络的普遍应用和GPS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包含位置信息和文本信息的空间Web对象(简称空间对象,如兴趣点、用户签到记录等)逐渐形成了规模庞大的空间-文本数据,以空间-文本数据为背景的两种高度相关的空间关键字查询和兴趣点推荐技术正成为当前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based Service,LBS)领域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当前空间-文本数据的查询与推荐领域中亟待解决的空间关键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煤层瓦斯含量逐渐增大,高瓦斯突出矿井数量逐渐增多,瓦斯治理成为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的首要问题,但瓦斯抽采技术的不同决定了其抽采效果及适用条件的不同,而瓦斯抽采技术分类是提高瓦斯治理效果重要措施之一。本文结合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试验的方法,研究回采过程中采场覆岩裂隙演化过程及瓦斯运移特性、瓦斯富集区、瓦斯抽采技术适用性、抽采技术分类、抽采组合模式及抽采效果,并分析现场实验数据
采矿废水中的不同类型污染物污染了水源和生态环境。本论文以处理矿山废水、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对采矿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油类物质以及重金属离子进行处理。先合成金属氧化物并将其负载到二维载体中测试其对有机污染物的光降解性能,然后采用不同方法制备了三维石墨烯对废水中油类物质和重金属离子进行处理,具体得出以下结论:分别合成了纳米二氧化钛(TiO2)、氧化锌(ZnO)和二氧化锡(SnO2)并将其负载到蒙脱土、
能源结构分为供给结构和消费结构,各种能源消费占总消费量的比例称能源消费结构。一个国家的能源消费结构是由资源、经济、发展等情况决定的。由于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技术成熟,使用安全可靠,价格相对较低,因此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长期以煤炭为主。但这种能源消费方式直接导致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增加,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可以看出,优化能源结构是大势所趋。与此同时,核能、水电等清洁能源短期内难以在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
矿业生产过程对周边土壤环境产生较大影响,其中重金属污染是主要的污染方式之一。因此,对土壤中的重金属分布进行研究对于土壤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小兴安岭典型金属矿尾矿库周边土壤重金属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采样与室内土柱淋溶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揭示重金属元素的垂直、水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究重金属的迁移机制。野外取样实验结果得出铅锌矿、钼矿、铁矿、铁多金属矿尾矿库周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水平分布特
干热岩(Hot Dry Rock,HDR)型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我国仍停留在基础阶段,至今未形成规模化开采。这是由于受岩体结构、地质特征、热采条件等因素所限,HDR的开采技术存在诸多问题,不同高温冷却条件下HDR热物理特征探索、热破裂程度预测与裂隙面粗糙规律研究就是目前急需解决的工程难题。因此以松辽盆地北部大庆地区中央古隆起带HDR(目标靶区为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高温冷却条件下复合矿物岩体热
我国煤层气高效开发依然面临单井产量低、开发效益差等难题。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煤层气形成商业化开采规模后,高煤阶煤层气进入赋存条件复杂化的中深层开采阶段,低煤阶煤层气因埋深大、渗透低、吸附性弱等特点尚不具备适应不同地层条件的开发技术。在复杂应力条件下不同煤阶煤层,注CO2提高煤层气产量(CO2-ECBM)的增产机制亟待完善。本文通过压汞、低温氮吸/脱附实验和X-ray μCT扫描技术对5种不同变质
煤炭是我国主要能源,但我国绝大多数矿区煤层透气性差,必须深入研究瓦斯增透技术装备,实现煤层大孔径、大流量高效抽采,快速降低煤层瓦斯含量和压力,提高抽采效率和效果,保障煤矿的采掘进度和安全。本论文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实验室测试、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测试石泉煤矿3号煤层物理力学参数和瓦斯基础参数,研究钻孔周围煤体的裂隙场、透气性和渗流场的演化机制,研发钻进式造穴增透装备,提出钻进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