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期选择(intertemporal choice)是指个体权衡发生在未来不同时间点的损失或收益,进而做出选择的过程(Frederick, Loewenstein,&ODonoghue,2002)。在当今的社会中,小到个体的消费储蓄和投资理财,大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甚至于跨国组织对于气候问题的决策,处处可见跨期选择行为的存在。对跨期选择行为的深入探讨,不仅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也有助于个体和组织做出更有利的决策,因而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得益于跨期选择心理机制理论和神经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者对跨期选择的认知神经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表明,许多人因为眼前“蝇头小利”而忽视未来更大利益。为帮助个体作出更有利的决策,已有研究者从工作记忆训练和金钱管理指导等角度对跨期选择行为的可塑性进行了初步探索。在进行跨期选择时,个体要权衡处于未来不同时间点的损失或收益并进而做出决策,这个过程涉及到个体对未来收益或损失情境的预期想象。然而迄今为止,尚未有研究者从预期想象训练的角度对跨期选择的可塑性进行探究。为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将深入考察两个问题:从状态性角度出发,探究预期想象不同效价的事件对跨期选择的影响;从特质性角度出发,通过预期想象能力训练来探究跨期选择的可塑性。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从状态性改变的角度出发,通过操纵预期想象事件的效价,系统考察预期想象不同效价的未来事件对跨期选择的影响;延迟折扣率的指标是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发现:与基线条件下相比,个体在预期想象未来正性事件时,跨期选择的延迟折扣率明显下降(即AUC显著增大);与基线条件下相比,在预期想象未来负性事件时,跨期选择的延迟折扣率显著提高(即AUC显著减小);在预期想象未来中性事件时,跨期选择的延迟折扣率与基线条件相比无显著差异(即AUC无明显改变)。研究一的实验结果说明,预期想象事件的效价可能决定跨期选择中延迟折扣改变的方向。⑵从特质性改变的角度出发,将被试分为训练组和控制组,探究了预期想象能力训练对个体跨期选择可塑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相对于控制组,训练组在正性线索的跨期选择任务预期想象能力显著增强,对线索的情绪评分显著升高;在负性线索的跨期选择任务的被试的预期想象能力也显著增强,对线索的情绪评分也显著升高;在中性线索的跨期选择任务的被试的预期想象能力也显著增强,但对线索的情绪评分没有显著改变;与控制组相比,在训练之后,训练组在正性线索的跨期选择任务中延迟折扣率进一步下降(即AUC进一步显著升高),在负性线索的跨期选择任务中延迟折扣率进一步提高(即AUC进一步显著下降),而在中性线索的跨期选择任务中延迟折扣率并未发生显著变化(即AUC无显著改变);在正性线索条件下,训练组折扣率的改变(△AUC)与后测的预期想象能力之间存在边缘显著的正相关;在负性线索条件下,训练组折扣率的改变(△AUC)与后测的预期想象能力之间存在负相关的趋势。这些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自编的短期预期想象训练项目能够有效提高被试的预期想象能力,而且预期想象能力影响了跨期选择中延迟折扣改变的程度。⑶本研究发现:预期事件的效价和预期想象能力一起共同影响了跨期选择中延迟折扣的改变;具体而言,预期事件的效价可能决定了个体跨期选择中延迟折扣的改变方向,而个体的预期想象能力则影响跨期选择中延迟折扣的改变程度。本研究从可塑性角度出发,系统探究了预期想象、预期事件效价对跨期选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不仅拓展了跨期选择的研究领域,也为矫治成瘾人群跨期选择方面的缺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重要的实验数据支持。未来的研究需要采用fMRI和近红外等神经影像学技术,在神经机制层面上进一步探究预期想象训练是如何精细调节跨期选择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