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不同有机质丰度烃源岩氢指数统计和热模拟试验,未成熟烃源岩和成熟烃源岩恢复后的原始氢指数均为750mg/gTOC左右,残烃量下限100mg/gTOC;有效烃源岩标准为氢指数650~100mg/gTOC,烃指数40~100 mg/gTOC;对应RO值0.75~1.2%,而非过去认为的起算值0.5%。不同有机质丰度和类型烃源岩生排烃动力学模拟揭示,烃源岩类型不同,动力学参数却基本相同,其活化能分布单一,进入成熟到排烃高峰期持续时间短;高有机质丰度烃源岩排烃所需要的成熟度低,排烃下限为生烃转化率大于15%。其中,青一段排烃量最大,青二、三段次之,有效烃源岩主要分布于三肇凹陷和齐家—古龙凹陷中心部位;而嫩一、二段有效烃源岩仅零星分布在齐家—古龙凹陷的局部区域。由此计算中浅层石油资源量为126~152×108t,比二轮和三轮资源评价分别提高了31.7~57.7×108t和23.6~25.3×108t。根据有效烃源岩分布,油(气)源对比和油气藏共生关系,将中浅层划分为下部K2qn1+K1(sha+ych)—K1q(3+4)(!)、中部K2qn1+2+3+K2n1—K2(n1+y2+3+ y1+qn2+3)(!)和上部K2qn(1+2+3)+K2n1+2—K2n3+4(!)三个复合含油气系统,可细分为七个简单含油气系统或复合含油气子系统。下部复合含油气系统的成藏主控要素为有效烃源岩、储层物性和T2断层的沟通作用;中部复合含油气系统成藏主控要素为有效烃源岩、大型构造、三角州前缘相带和运移路径;上部复合含油气系统有效烃源岩范围有限,构造和断层对油气成藏起关键性作用。中浅层历次油气资源评价结果存在一定差异,石油资源量在86.3~113.3×108t之间,期望值应为94.3×108t。应用油藏发现过程模型预测的葡萄花、扶杨、高台子和萨尔图油层石油可探明资源量为943867×104t,剩余石油可探明资源量为362530×104t,与二轮资源资源评价结果完全吻合。应用Weibull等四种模型,对中浅层石油储量增长趋势进行了预测。预计在未来10年,中浅层石油探明储量年增长为4000~7000×104t。大庆长垣、三肇、齐家等5个重点区带目标,近期石油、浅层气可探明潜力分别为5×108t和300~500×108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