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的视器结构及辨色能力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hjxl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肃鼢鼠是我国黄土高原特有的营地下生活的鼠类,终年生活在地下黑暗的洞道内,很少在地面活动,其洞穴呈封闭状态,生活的空间格局对其身体结构、生理机能及感觉器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经过长期的适应进化,其感觉系统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最为显著的是视觉退化,眼萎缩,眼球直径与体长之比远远小于地面活动的啮齿动物。 前期研究发现,将甘肃鼢鼠暗适应一段时间后,暴露于光下,脑区视觉相关核团C-Fos蛋白表达强烈,说明甘肃鼢鼠能够处理光信息。本研究应用行为学、形态学、神经解剖学、免疫组化、免疫荧光等生物学技术,对甘肃鼢鼠的视器结构和辨色能力作了研究,旨在探讨甘肃鼢鼠能否区分不同波长的光,结果表明: 尽管甘肃鼢鼠长期生活在地下,眼球并没有完全退化,仍存在眼睑、角膜、虹膜、晶状体、巩膜、脉络膜及视网膜等基本结构,说明甘肃鼢鼠能够适应短期的地面活动。 对甘肃鼢鼠视网膜超微结构的研究发现,感光细胞结构完整,具有大量的感光细胞胞体,突触终末有大量突触小带结构,而向大脑传输视觉信息的神经节细胞稀疏,说明甘肃鼢鼠能够接受光学信息,光学信息在视网膜内进行了大量整合,到达脑部的信息较少。视网膜色素颗粒代谢旺盛,四期色素颗粒同时大量存在。因此,可以对视网膜起到保护作用,防止甘肃鼢鼠偶尔地面活动时,强光对视细胞有损害作用。与其他地面活动的啮齿动物相比,甘肃鼢鼠视网膜结构最明显的特征是神经节细胞稀疏,远远少于地面活动的啮齿动物,通过对其视网膜超微结构的研究发现,少量神经节细胞显现出凋亡特征,说明部分神经节细胞凋亡可能是甘肃鼢鼠神经节细胞稀少的原因。 通过免疫荧光技术,运用Blue-sensitive Opsin sc-14363和Opsin Red/greenAB-5405分别标记对短波长敏感的视锥细胞色素蛋白(S-视锥细胞)及对长波长敏感的视锥细胞色素蛋白(L-视锥细胞),结果表明甘肃鼢鼠存在两种类型的视锥细胞,即含有大量S-视锥细胞和少量L-视锥细胞。因此甘肃鼢鼠为典型的二色视者,具有区分不同波长光的能力。 甘肃鼢鼠对不同波长的光刺激具有不同的行为反应。在红光与蓝光下的活动行为差异显著,在红光环境的活动频率高于在红光环境下的活动频率。 用不同颜色光刺激甘肃鼢鼠后,其脑区相关核团及后扣带皮质均有c-Fos蛋白表达,说明甘肃鼢鼠有感受光的能力。两种不同波长的光刺激后,c-Fos蛋白表达差异极其显著,进一步证明甘肃鼢鼠具有区分不同波长光的能力。总之,甘肃鼢鼠的视觉器官结构能适应其短时间的地面活动,具有感受光刺激的能力,并能区分不同波长的光,但对于其是否具有成像功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随着便携式设备的增多,无线通信领域中的高能耗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技术以其较高的频率利用率、能非常好的对抗频率
摘要: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非智力因素的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善于表露积极情感,优化学生的心境;树立榜样,培养坚强的学习意志;鞭策、鼓励、信任学生,使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兴趣;情感:意志;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1-0033  我们在重视学生智力发展的同时,必须重视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催化
无线Mesh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具有传输速率较高、覆盖范围较广和组网成本较低等特点,是解决无线终端接入Internet的一种比较有竞争力的技术方案。然而,由于
利用同源克隆技术,对拟南芥再生相关基因PID作同源序列比对,从大豆中克隆PID基因全长CDS序列,得到大豆再生相关基因GmPID,分析大豆再生相关基因GmPID启动子序列、氨基酸序列
随着高速接入网快速发展,终端用户可以获得更快速,更高质量的服务;同时,接入网络也可能因为自然灾害或者其他不可预测的因素,导致网络发生故障而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甚至给用户
目的: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s)产生于血管损伤过程。血管损伤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息息相关,这其中包括了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