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被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系菊花一个新品种群的总称,具有植株低矮、适应强、开花繁茂等特点。昆明是全国花卉生产基地,但是目前尚未开展地被菊在该地区的引种研究,更没有筛选出适宜昆明地区种植的地被菊品种。小报春(Primula forbesii)是我国特有的花卉种质资源,因其独特的景观效果和冬春少花季节开花的优良特性成为近些年来重点研发的野生花卉,研究主要涉及生物学特性和遗传育种领域,围绕其抗旱生理的研究未见报道。针对上述情况,本研究首先根据引进的70个地被菊品种在昆明瘠薄土壤上生长势的差异,初选出10个表现较好的品种作为试验材料,综合苗期适应性和花期观赏性的研究结果从中筛选出6个适宜昆明应用推广的品种,并且初步研究了配套的扦插与栽培技术;通过研究初花期的小报春在W1(50%~70%,水分充足)、W2(40%~50%,轻度胁迫)、W3(30%~40%,中度胁迫)、W4(20%~30%,重度胁迫)四个水分处理下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脯氨酸、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的变化规律,初步探讨了小报春的抗旱生理机制及抗旱适应性。结果如下;1.试验从2006年6月至2007年8月历时15个月,在此过程中,苗期通过测定各品种的光合特性、生理生化和形态特征等指标,重点考察地被菊对瘠薄土壤的适应性;花期利用地被菊品种性状评比分级标准,综合评价各品种的观赏性和抗逆性。在对昆明市主要绿化景点的土壤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以及比较昆明、北京气候特点的基础上,综合苗期与花期鉴定的分析结果,筛选出‘北林红’、‘金不换’、‘落金钱’、‘晚粉’、‘新红’、‘醉西施’6个适宜在昆明推广应用的品种,均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观赏性,花期提前而且延长。2.试验中针对嫩枝与老枝扦插的成活率进行统计分析,嫩枝的扦插苗具有生根时间、生长势、高度等均匀一致的优点,平均成活率高达99%,显著高于老枝扦插的成活率。在对两种种植密度下地被菊的生长状况进行比较后,地被菊种植的株行距适宜保持在30cm左右,种植过密极易引起徒长。3.水分胁迫对小报春生理状况产生显著影响;轻度水分胁迫下叶片丙二醛含量增加了23%,中度胁迫时相对电导率增加了42%,水分胁迫对叶片细胞膜的伤害是先从膜质过氧化开始的。与此同时,游离氨基酸和游离脯氨酸在轻度水分胁迫下分别增加了110%和90%,是这个时期的主要渗透调节物质;中度水分胁迫下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和游离脯氨酸分别增加了123%、193%和259%,共同参与渗透调节以及其他生理生化代谢过程;重度水分胁迫下只有游离脯氨酸含量不断增加,比水分充足时增加了499%。分析中未发现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与土壤含水量变化有显著相关,却与游离氨基酸含量表现出显著相关,因此,在水分胁迫下其主要作用体现在生理代谢功能上。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都随土壤含水量的减少而降低,其中,蒸腾速率与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最高,土壤水分亏缺最先引起的是蒸腾速率的下降。叶绿素含量在重度水分胁迫下明显降低,比在水分充足时的含量减少了33%,并且叶绿素含量和气孔导度的变化都与光合速率的变化呈现出极显著的相关性,小报春叶片光合速率的下降是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水分胁迫下小报春外部形态也发生相应变化,中度水分胁迫时呈暂时性萎蔫状态,复水后即可恢复观赏性状;重度水分胁迫时,则达到永久性萎蔫。4.生理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征植物抗旱性的强弱,研究中发现小报春渗透调节物质积累迅速、积极进行蛋白质代谢、气孔导度反应灵敏、叶绿素含量降幅小,干旱恢复能力强等,这些都是植物抗旱能力强的表现,并且小报春对土壤水分变化反应灵敏,在轻度水分胁迫下各项生理指标已经发生响应,因此,试验能够表明小报春具备一定的抗旱能力,而对于水分需求的量化结果还要通过试验做进一步的考察。研究筛选出6个适宜在昆明应用推广的地被菊品种,繁殖地被菊商品苗20万株,并初步确定小报春具备一定的抗旱能力,为地被菊和小报春在昆明的应用推广提供了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