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市场化和全球化进程中,政府如何更有效地保障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既是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非常迫切的现实问题。本论文试图从宏观调控的角度出发,对新形势下的国家商品储备制度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论文综合评价了我国国家商品储备体制的基本内涵、历史和现状,系统分析了国家商品储备的一般理论,结合国内外商品储备的管理实践,提出新形势下构建高效统一的国家商品储备体制的基本原则和模式构想,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对我国的国家粮食储备、棉花储备和石油储备做出进一步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全文共分为两篇七章。第一篇:国家商品储备一般理论,包括第一章至第四章;第二篇:国家重要商品储备,包括第五章至第七章。 各章分别为:第一章导论;第二章国家商品储备体系的基本内涵及历史沿革;第三章市场、政府与国家商品储备;第四章构建高效统一的国家商品储备体系;第五章国家粮食储备;第六章国家棉花储备;第七章国家石油储备。 第一章主要从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客观要求提出建立国家商品储备体系的必要性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并提出研究思路、方法和基本框架。面对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要求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考虑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应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国家商品储备制度,尤其应尽快完善现有的粮食和棉花储备调控机制。同时从国家战略安全和经济安全出发,加快建立国家石油储备体系。 本章提出国家商品储备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国家安全,保证国内市场稳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国家应该对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商品进行储备,并运用储备手段调控市场。当务之急,要研究国家应该如何高效率、低成本地储备这类商品;如何在恰当的时机、以恰当的价格收购或投放适当数量的储备商品;如何通过立法的方式保证国家储备体系的顺利运行;如何不断完善现有的粮、棉、糖储备体系,尽快建立石油储备体系等等。 第二章主要阐述了储备、商品储备、国家商品储备的含义、内容、储备商品分类以及国家商品储备的目的、地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国家商品储备体系是为整个国家利益而构建的,不仅储备商品的性质属于“公共产品”,国家商品储备调控机制本身作为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之一,其性质也是“公共产品”。 在概括介绍我国古代储备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粮食储备、棉花储备和物资储备体制的演进过程,指出现行国家商品储备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缺少统一、高效、责权明确的储备管理机构;储备法规体系不健全,储备管理缺少法律保障;储备商品体系不适应市场化和国际化新形势,无法保证储备目标的实现。公司定位模糊、职责不清,制约着储备企业的良性发展。缺少风险防范机制,市场风险无法转移。 第三章从市场经济的一般发展规律出发,分析“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以及国家商品储备干预的产生。通过对调控对象、范围和调控目标的比较,分析宏观调控体系中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国家商品储备调控的关系。得出结论:国家重要商品储备调控体系是政府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是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有效补充。在市场化和全球化的新形势下,不断完善国家重要商品储备体系,以弥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局限性,是我国政府的必然选择。通过对比分析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所处的地位,指出国防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保证和基础,国家经济安全在全球化趋势下具有更广泛的内涵。国家商品储备是确保国防安全和资源安全的重要手段。 在市场化和全球化进程中,将我国的国家商品储备定性为“公共产品”,并依据公共产品理论指导储备商品的运营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家商品储备的储备品种、结构、规模一旦确定,就应当以立法形式明确其地位,储备费用应纳入国家财政预算体系。由此,才可能不断完善现有的国家商品储备体制,并加快建立国家石油储备和某些重要金属矿产品的储备制度。 本章深入探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全球化对国家商品储备体制的影响。面对市场化与国际化新形势,建立高效统一的国家商品储备体系,必须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期现货贸易两种手段、商品硬储备和地下资源软储备两种形式、实物储备和仓单及期货合约多种方式。由此才可以达到低成本高效率地保证国家安全和经济稳定发展的储备目的。 第四章是在第二章和第三章的基础上,构建我国国家商品储备体系的基本框架,研究确定国家商品储备的基本运行机制,提出国家重要商品储备调控的新模式:建立高效统一的储备体系与调控机制,对国家商品储备实行政府直接调控下的政企分开、分级管理、依法储备,确保国家安全和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和以及国家储备资产的保值增值。 本章是论证新形势下的国家商品储备制度的核心内容。比较详细地描述了高效统一的国家商品储备体系和运行机制的主要方面和具体内容。今后的工作重点是:加快储备立法,依法建立国家商品储备体系;集中统一管理国家储备,构建“大储备管理体系”;调整国家商品储备品种与规模;建立定位清晰、职责分明的国家储备企业管理机制;科学管理储备资产,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在本章中,提出将国家商品储备管理与外汇储备管理统一纳入“大储备管理体系”,成立“国家储备管理委员会”,设立“国家储备基金”的设想。同时,首次提出“产量和价格双目标管理模式”,将其用于国家储备商品吞吐调节机制中。即,当国家储备商品的预期产量低于或高于目标产量时,密切关注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价格的变动,当储备商品的市场价格突破了目标价格区间的上下限时,则由“国家储备管理委员会”授权储备企业开始吞吐储备商品,调节市场供求。 第二篇为国家重要商品储备部分,包括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是在第一篇对国家商品储备制度进行整体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对我国粮食、棉花和石油三类储备商品进行的专项研究。虽然同是国家储备商品和宏观调控的手段,但是由于这三种商品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国家储备管理体制的特点各有不同,本篇从不同角度分别论证了在市场化与国际化进程中三种商品的国家储备管理模式。 第五章主要研究国家粮食储备体制问题。本章从粮食安全概念和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式的论述入手,阐述了粮食储备在粮食宏观调控乃至整个宏观调控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在系统分析我国粮食储备制度演变过程的基础上,对我国现行粮食储备管理制度的积极作用和现存问题进行了客观评价。同时,从粮食出口国与进口国的角度,比较分析了美国、法国、澳大利亚三个粮食出口国和日本、印度、马来西亚三个粮食进口国在储备粮管理方面的经验。本章在分析粮食储备的历史、现状和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对新形势下如何构建国家粮食储备制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国家粮食储备的目标,应该定位在保证粮食的安全供给上,而平抑价格、稳定收入只能作为其衍生目标。通过对粮食储备规模多种计算方法与计算结果的比较,提出目前我国粮食储备规模过大,与粮食储备的目标不相适应。应在确定有效规模的基础上,调整品种布局,优化品质结构。建立更加灵活科学的国家储备粮吞吐机制,建立国家粮食信息监控预警系统和“粮食产量与价格双目标管理”机制,确保储备粮吞吐调节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应充分利用市场手段,建立开放竞争的国家储备粮轮换经营机制。指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完善的粮食市场体系对国家粮食储备作用的发挥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强调进一步完善国家粮食储备立法对建立高效统一的国家粮食储备体系具有关键和持久的影响。 第六章主要研究国家棉花储备体制问题。虽然棉花在国家安全方面的意义不如粮食重要,但对纺织工业及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章在充分论述棉花储备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棉花市场供求变化的趋势,剖析了国家棉花储备制度与棉花流通体制的内在联系。对我国现行的棉花储备制度安排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棉花储备制度的基本框架。应明确中央棉花储备企业的职责与定位,合理确定国家棉花储备规模,建立完善和更加灵活的储备棉吞吐调控机制,在充分考虑棉花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水平、生产经营成本、粮棉比价及其他因素的前提下科学制定储备棉收购价格,加快棉花储备管理立法工作,推动棉花储备和经营活动的法制化。 第七章主要研究如何建立国家石油储备、发挥其宏观调控作用的问题。本章首先阐述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石油储备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在对全球石油供求状况和我国石油资源、生产、消费、进出口情况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建立我国石油储备的迫切性。在对比分析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石油储备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对国外石油储备管理经验中值得借鉴之处加以总结。针对石油在世界能源体系中的地位以及立足于国内生产无法满足我国石油需求的状况,提出石油储备是防范石油风险最有效手段,立法是石油储备的基础,储备布局要遵循安全、经济、高效的原则,采取“政企结合”的储备管理模式。 最后,本章从确立国家石油储备的总体原则出发,分别从石油储备管理体制、储备结构、运作模式、储备规模和布局、储备资金来源等方面阐述了新形势下构建我国石油储备制度的基本思路和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