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命运的星辰——尼采的艺术形而上学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xmyuan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对尼采艺术形而上学思想的系统性研究。  长久以来,尼采的艺术理论,他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对基督教的批判,就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问题。但是,他的这些思想观念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学理上的逻辑联系,则较少有研究者从尼采的论说的实际出发,给予充分的研究。比如朱立安-扬的《尼采的艺术哲学》(Nietzschesphilosophy of art/ Julian Young.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1992)、巴比特-E-贝比齐的《尼采的科学哲学》(Nietzsches philosophyof science: reflecting science on the ground of art and life/Babette E.Babich.Alba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c1994)等虽都试图以较为宏观综合的视野以考察尼采思想体系中各种思想元素的组合关系,但他们各自的局限性仍是明显的。贝比齐的研究已颇为周详,但他却仍未估计到宗教情怀在尼采思想构成中的重要意义。而像洛维特等人,虽充分估计了尼采的宗教意识,却多少有些低估科学主义等启蒙思潮对尼采的强大影响作用。因而,在笔者看来,他们进而引中而出的对尼采价值学说的判断,在学理上并非是无可争议的。尤其在中国,至今尚无讨论尼采与形而上学关系问题的专著。因此,以一种实证的态度较为全面、客观地考察尼采与西方的形而上学思想文化传统的关系,还是很有必要的。  本篇论文立足于尼采自身的论说实际,综合考虑已有的各种不同尼采研究思路及研究成果,考察他对传统形而上学、对宗教的批判与其艺术哲学思想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论文分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讨论了尼采对近代形而上学的批判问题,指出了他的肉体学说与近代经验主义认识论的关系。这一个部分实际是对其艺术形而上学之感知基础的研究。第二个部分主要讨论的则是各种宗教学说与尼采思想的关系。研究表明,在根本上,尼采虽然也间或提及神秘主义的问题,但这和我们通常所说的神学信仰是有根本不同的。尼采总是以自己的思想观念或启蒙主义以来的人文立场批判和改造各种宗教学说。因此,对尼采来说,在论及超越性问题的时候,扬弃传统神学的向度也是必然的。论文的第三部分主要讨论了尼采思想中艺术形而上学作为形而上学出现的必然,以及其主要的思想内容。最后,论文总结了尼采艺术形而上学与其命运意识之间的联系。  在具体研究过程中,论文主要在以下的一些问题上提出了比较有原创性的见解。  第一,论文尝试梳理了西方近现代形而上学由康德而至尼采的思想发展线索。  一般地,人们比较容易注意到康德对叔本华的影响作用,也容易注意到叔本华对尼采的影响作用。但经过了叔本华哲学这个中间环节,康德哲学究竞是如何过渡发展成为尼采哲学的,这其中内在的形而上学的学理上的逻辑发展关系,则长久以来未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表面上看起来尼采哲学与康德哲学是截然对立的。但笔者通过尼采哲学的经验主义色彩及其反神学信仰的学理逻辑等问题的研究,指出,尼采哲学与康德哲学关系的密切程度也许远远大于许多人的想象。笔者认为,尼采的认识论实际是以经验主义为底色的。某种意义上,尼采将经验主义法则演绎到了极端处,才得而推演出了自己的一整套价值学说。而且,他亦正以此为判断的基础,指认以康德哲学等为代表的启蒙主义价值观念在经验主义的立场上是不够纯粹的,因而是需要超越的。因此,尼采反对康德(及其代表的那一套价值系统),并不如后来许多人所乐于强调的那样,是一种彻底否定性的贬抹。他试图尝试的,乃是一种以彻底的经验主义立场为基础的超越——这种超越成功与否,以及他对康德等人哲学的精髓是否存在着误读,则又是另外的话题了。  当然,在哲学上尼采对抗康德,这其中牵涉到了许多重大而复杂的思想问题。限于笔者的学力,限于篇幅,在这篇论文中对有关的问题实际上还未能真正展开深入的讨论。不过,笔者坚持认为,这个问题的讨论是有意义的。它直接关系到了我们对启蒙以来世界认识方式的评价,关系到了我们对超越性问题的尺度或范围的设定,甚至也关系到了对近现代以来西方价值学说整体走向的判断问题。  第二,论文比较详细周密地讨论了尼采“艺术形而上学”一些基本的构造性的问题。  人们早就认识到了尼采思想中有所谓的“艺术形而上学”这一内在向度。但“艺术形而上学”究竟包含了怎样的思想内容呢?在尼采思想中这种艺术的“形而上学”究(竞)有什么样的地位意义呢?“艺术形而上学”与尼采其他的重要哲学理念比如超人、权力意志、永恒轮同、狄奥尼索斯精神、悲剧学说、肉体说等等,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诸如这类问题,则至今较少细致周密的研究。在本篇论文中,笔者通过对尼采有关形而上学、艺术理论的观念穷尽式的整理研究,指出,对尼采来说,“艺术形而上学”作为其有意设计的一种超越性向度,自然辐凑集合了他对其他许多哲学问题讨论的真正的价值命意所在。在这讨论过程中,笔者首先以审美问题为关键,区分了尼采之泛艺术论的前期与后期的本质差异。对尼采一些时常容易被玄学化的哲学命题,比如梦幻、象征、儿童、野蛮、醉、疯癫,笔者也尝试着给出了以实证为基础的解释。  另外,笔者还首次对尼采的笑的理论进行了总结,指出了尼采这方面的观点在笑的研究史上的意义。以此为基础,笔者讨论了巴赫金狂欢理论在终极拯救问题上对尼采笑论的借鉴与超越。这方面的问题以笔者所见,是至今未为尼采研究者或巴赫金研究者所注意到的。  第三,借助比较宗教学的一些研究成果,论文对尼采的宗教观进行了一次较为系统的整理研究。通过这种整理,笔者明确了尼采的“艺术形而上学”作为形而上学扬弃宗教神学的基本思想品格。  尼采与基督教的关系长期是学术界的一桩公案。不过,近年来学术界似乎已越来越倾向承认尼采的价值理论的核心带有强烈的基督教色彩。笔者通过对尼采各个时期的基督教观的比较梳理与考察,认为尼采基本上是坚持文艺复兴、启蒙主义的价值理念的,他以此反对基督教价值的立场是很明确的。虽然,笔者也承认尼采的哲学思想在最隐微出透露了某种神学祈向的消息,但认为以基督教的神学诉求却是无法涵括尼采这种超越性追求的。  对长期被视为定论的“尼采乃假借祆教教主查拉图斯特拉之名言志,其学说与祆教教义无涉”观点,笔者也提出了一些挑战性的意见。根据尼采著述的本文和他与友人之间的通信,结合近年来祆教研究的一系列成果,笔者认为,尼采后期的一些重要观点,比如强烈反对道德的善恶之辨等等,和袄教教义有着实质上的和应性质。根据已有材料,我们应当能够设想,尼采的这些思想很可能受到过袄教教义的直接刺激。  另外,尼采思想与古希腊宗教、印度教、德国本土民间宗教的关系等问题,笔者也尝试着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比如他的永恒轮回说与印度教的关系,他的狂欢理念与希腊宗教、德国本土民间宗教以及德国浪漫派史学的关系,笔者根据现有的资料予以了勾勒。  第四,对尼采与后现代理论的关系,论文根据某些具体的问题尝试着进行了批判性的讨论。  对各种后现代理论的是非曲直,近年来已有不少认真的学者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在论文中,笔者试图以尼采学说与后现代理论的某些重要结合点为基础,讨论他们之间的关系问题。尼采对许多后现代理论家的思想观念的影响对今人来说已属常识问题。不过,笔者主要分析说明的则是,尼采的许多被后现代理论家极为推重的观点,比如语言哲学,对近代认识论之批判,肉体意识,反形而上学,反本质主义等等,在他身处的那个时代来说,的确不失其创新意义。但他的这些观点总体来看却也是存在着不少逻辑上的漏洞至少是思考不够周详之处。而后现代的许多理论家出于各种方面的考虑,则很少有人批判性地对待尼采的这些学说。他们在凸显尼采学说的尖锐创新之处时,常常也就放大了尼采学说本身的谬误。在论文中,笔者追溯了现在流行的“形而上学的恐怖”、“反本质主义”、反认识论、肉体意识等后现代观念的尼采学说的底色,并对这些理论的逻辑困难予以了讨论。
其他文献
对某矿西立风井主扇风机的反风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反风方法由反风道法改为风机叶轮反转法。实际运行结果表明:改造后的反风系统不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维修量小,而且工作
胡风是曾把乔冠华引为知己的。1943年,乔冠华等人在重庆创办了《群众》杂志,登载了陈家康、胡绳和乔本人写的探讨哲学的文章。此时也在重庆的胡风,感到这是在国统区讨论唯物
魏晋风度总是为人们津津乐道,它的精神内含总是为中国文人所重视;而在众多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恐怕也没有比《红楼梦》能更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的了,探究二者的关系因之显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的先进性是历史的具体的,既是一以贯之的,又是与时俱进的。这就决定了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
历来对于金庸武侠小说的研究,只注重“皮相”,没有注意到金庸的武侠小说作为一种类型文学所固有的特征。而研究某一小说类型的成规惯例,其实比单凭印象给某位作家或某部作品定位
广元宏利公司创建于1992年10月,公司成立12年来,从白手起家发展成为一家集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水利水电开发、房地产开发、建筑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公路桥梁施工、园林设计与
基层学校体育业余训练是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具体实施中往往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导致训练不能正常进行。就学校如何针对业余训练问题采取的一些方法
完善党内换届工作,必须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科学有效的民主参与和选举机制。一要扩大选举党代表的民主。党代表要严格按照程序,由党员充分酝酿后选举产生。应扩大直选党代表的
目的分析我国不同地区汉族18~20岁应征男性青年体格发育现状和地区差异,为医学研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采用大样本抽样调查方法,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100个县(区)73000名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