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然草地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典型草原不仅是我国北方蒙古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天然青干草主要生产区。目前,典型草原牧草收获技术和调制方法不当,干草品质较差,导致饲草品质下降,饲草利用率和转化率降低,严重影响天然干草饲用价值和商品化价值。此外,典型草原牧草收获后,针茅属植物颖果随水分含量的减少变得尖锐,易刺破家畜口腔及消化道,降低了干草的适口性和饲用价值,使天然青干草的商品化价值进一步下降。为解决典型草原牧草收获、加工、贮藏和利用等关键环节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典型草原牧草适时收获、加工调制、安全储藏和牧草产品利用机制及技术研究。本论文开展的研究内容:(1)研究天然牧草生长发育规律,结合干草产量与营养品质变化动态,在质、量兼优时收获,确定了典型草原牧草适时收获技术。(2)研究选择天然干草捆堆垛方式、打捆密度和贮藏时间等影响干草储藏的关键因素,结合其营养品质劣变机制和真菌生命代谢规律,确定干草安全储藏条件。(3)利用本研究收获干草,开展乌珠穆沁羊饲喂试验,测定试验羊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等关键特征指标,揭示典型草原牧草及其产品与草食家畜生产性能和畜产品品质的相关性,为典型草原牧草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研究以内蒙古锡林浩特市毛登牧场为试验地,以典型草原天然牧草和乌珠穆沁羊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和裂区设计,开展对比试验,科学研究手段与实际生产技术融合,通过田间试验和草食家畜饲喂试验对典型草原牧草收获、调制、储藏和利用关键环节的理论和技术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干草产量与营养品质动态变化规律,结合牧草再生性能和返青率,在牧草质量兼优时收获,以禾本科为建群种典型草原最佳收获期在抽穗期-开花期。(2)典型草原牧草收获72 h后调制的干草均达到安全含水量,可打捆储藏。刈割和晾晒时间的交互作用对典型草原天然干草干物质含量和粗蛋白含量影响显著(P<0.05),对天然牧草干草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表明典型草原干草品质受刈割和晾晒时间共同影响,返潮和晾晒共同作用使营养物质流失严重,增加有效晾晒时间能提高干草品质。(3)典型草原干草营养成分和真菌毒素含量对打捆密度和堆垛方式响应机制表明,打捆密度对粗灰分、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黄曲霉毒素B1、T-2毒素和赭曲霉毒素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对酸性洗涤纤维、粗蛋白质、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含量影响显著(P<0.05)。堆垛方式对粗灰分、干物质、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粗蛋白质、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黄曲霉毒素B1、T-2毒素和赭曲霉毒素均无显著影响(P>0.05),对玉米赤霉烯酮含量影响显著(P<0.05)。且打捆密度和堆垛方式交互作用对干草营养品质和真菌毒素含量存在正效应。典型草原区,天然干草打捆密度160 kg/m3,采用交叉堆垛储藏干草效果最佳。(4)典型草原牧草产品种类对乌珠穆沁羊的饲喂效果影响显著,鲜草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P<0.05)草颗粒采食量,草颗粒采食量显著高于(P<0.05)干草采食量。干草组日增重-58.67 g/d,草颗粒和鲜草组日增重分别为76.11 g/d和80.00 g/d,均显著高于(P<0.05)干草组。鲜草和草颗粒组试验羊宰前活重、胴体重、净肉重、眼肌面积和脂肪厚度显著高于干草组(P<0.05)。与干草组对比发现,鲜草组和草颗粒组大理石纹得分,失水率和蛋白质含量显著(P<0.05)提高。表明典型草原牧草颗粒不仅能满足家畜生长需求,还能改善肉品质。(5)典型草原牧草产品补饲精料对乌珠穆沁羊饲喂效果影响显著,鲜草干物质采食量显著(P<0.05)高于干草补饲精料组,干草补饲精料组采食量显著(P<0.05)高于干草组。干草组日增重-58.67 g/d,干草补饲精料和鲜草组日增重分别为42.33 g/d和80.00 g/d,均显著(P<0.05)高于干草组。鲜草组和干草补饲精料组胴体重、净肉重、眼肌面积和脂肪厚度显著(P<0.05)高于干草组,而各组屠宰率、骨重、净肉率、水分和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干草组相比,鲜草和干草补饲精料组蛋白质、钙、大理石纹得分和失水率显著(P<0.05)提高,而脂肪、磷、黄度和胆固醇含量显著(P<0.05)降低。表明典型草原干草补饲精料后能改善反刍家畜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质,能缓解饲草不足带来的危害,可在冬春季节或饲草供应不足时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