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洛夫克拉夫特小说中的“祖先罪恶”主题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x1233210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洛夫克拉夫特(Howard Phillips Lovecraft,1890—1937)是二十世纪初美国著名的恐怖小说家。作为哥特小说的苗裔,他将爱伦坡等严肃文学作家的艺术手法引入了通俗恐怖小说的创作中,更新了恐怖小说的文学水准,并呈现了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对当代的流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文学、电影、艺术、音乐、电子游戏等不同的领域中,都能看到洛夫克拉夫特的巨大影响。如今,洛夫克拉夫特的研究在国外学术界已经蔚为大观。不管是专题研究或是比较研究都已经成果颇丰。但在国内学术界,关于洛夫克拉夫特的研究仍然处于初期阶段,成果较少。尤其是对其作品中“祖先罪恶”主题的研究尤显不足。在洛夫克拉夫特的小说中,“祖先罪恶”无疑是其作品的重要作主题。二十世纪西方文化的巨大转折、“上帝之死”的文化背景以及作者个人幼年丧父的悲惨经历,使洛夫克拉夫特的作品中呈现出强烈的“孤儿情结”。作者自始自终渴望通过与祖先建立联系,确立自身存在的意义。但“祖先罪恶”的存在又导致这一联系并未成为意义的纽带,而是成为了罪恶的牢笼。围绕着这一不断流变的主题,洛夫克拉夫特建立了其恐怖小说独特的叙事结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因此,要探寻洛夫克拉夫特的文学成就,就必须对“祖先罪恶”主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通过文本分析和理论结合的方式,以三个不同的部分来呈现。在第一章中,本文主要通过对洛夫克拉夫特作品的文本分析,发现了“祖先罪恶”主题在其作品中的普遍存在,并考察其作品从“孤儿情结”到“祖先情结”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第二章则分为“返祖现象”和“原罪情结”两个不同的部分,通过结合作者个人的生平经历和文化背景,呈现“祖先罪恶”主题在其作品中的不同表现形式。“返祖现象”主要是“祖先罪恶”的病理性表达,是洛夫克拉夫特家族遗传疾病的文学表达。而“原罪情结”则建立在洛夫克拉夫特身处的新英格兰地区的清教文化之上,主要是“祖先罪恶”的文化性表达,具有很强的宗教色彩。通过这两个不同角度的考察,本文呈现了洛夫克拉夫特作品艺术内容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第三章本文则转变视角,从洛夫克拉夫特作品中的主角的选择出发,考察洛夫克拉夫特在作品中处理“祖先罪恶”的具体策略。洛夫克拉夫特的和“祖先罪恶”相关的小说可以分为前期作品和后期作品。由于作者个人生活经历导致的思想转变,使得作品中的主人公对“祖先罪恶”主题从反抗走向屈服、回归。这使得洛夫克拉夫特后期的作品呈现出了宿命论的悲观情绪,具有了很强的恐怖色彩。本文将通过探寻洛夫克拉夫特小说创作的的新英格兰文化地区背景、清教文学传统和个人经历,探索“祖先罪恶”的产生原因和表现方式。同时通过文本分析,发掘“祖先罪恶”主题在其作品中的流变及其产生的艺术效果,呈现洛夫克拉夫特小说独特的文学价值。
其他文献
通过16S rRNA基因的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方法,考察了油藏水样中细菌群落及多样性.从水样中分离纯化微生物总DNA,选择性扩增细菌16S rRNA基因,并构建16S rDNA
为了确定类球红细菌转硒培养的最佳条件,研究了无机硒的加入浓度、时间以及分批补料培养对菌体生长和转硒效率的影响.实验表明,无机硒的浓度低于1×10-5 mol/L时,对类球
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只有具备符合社会时势、符合接受对象需求的"可讲性"内容,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实施课堂教学必须遵循目标原则、服务原则、适用原则及可接受原则、不
经三亲本杂交,比较测定了重组大豆根瘤菌HN01DNL和TA11DNL中所含重组质粒pHN307在人工滤膜和灭菌土壤杂交条件下、向华癸中生根瘤菌7653R和荧光假单胞菌Pf.X1-5的转移频率;并
用BALB/C小鼠为模型,检测A型流感病毒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基质蛋白DNA疫苗抗流感能力.研究表明:血凝素、神经氨酸酶DNA疫苗能提供有效的抗流感保护;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和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