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后,制造业对资源、能源和市场的需求使对外投资进入快速增长期。2008年西方金融危机为我国企业带来低价收购境外优良资产的机会,同时在国内产能过剩、贸易摩擦、人民币升值、制造成本升高等因素倒逼下,以寻求制造业外迁、商业渠道、先进技术、资本运作为目的的项目成为对外投资的新兴力量。2012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已列全球第三,存量规模位列全球第十三位。然而,多数企业成功于国内市场,境外表现却差强人意。究其缘由,金融风险成为左右对外投资成败关键的重要原因。 传统跨国金融理论是站在跨国企业的立场上阐述如何利用东道国优势来降低财务成本,获取资本利益,管控金融风险,属于跨国经营管理的范畴。而传统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也是站在跨国企业视角,阐述如何发挥跨国企业内部优势和东道国优势获取利益。近年来,随着对外投资项目遇到的各种金融风险不断被暴露,国内相关研究也开始多起来,但涉及内容大多零散,不全面也不够深入。裴长洪在2013年出版的《我国海外投资促进体系研究》一书中首次系统论述了跨国企业优势也可来自母国这一观点。本文基于这一理论基础,以母国为视角,从我国国情出发,对境外金融风险防范中的我国公共服务展开研究。 本文将境外金融风险分为信用风险、外汇风险、操作风险与融资风险。对外投资母国可以通过成熟完善的公共政策、金融服务、商务服务和信息服务,事前帮助企业预防金融风险,事中控制金融风险带来的损失程度,事后为企业分担损失,为“走出去”企业在境外“走得好”提供有力保障。本文通过阐述我国上述四个方面的公共服务现状,提出问题所在,并通过比较美国、韩国和日本三个对外投资发达国家的经验做法,提出完善我国公共服务的对策建议,其中包括尽快立法明确对外投资管理促进的基本方向,确立一个专业服务跨国企业的管理服务机构;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推动金融服务业的国际化发展;推动我国商务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构建境外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