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早期的嫦娥奔月神话研究非常重视资料的考证、整理;20世纪80年代始,继续资料整理,并侧重于多角度多方向的全新解读,对嫦娥奔月神话展开了广泛的隐喻分析,如从“神话变形论”角度结合原型批评开展的分析,从生死观、从对自然现象的科学探索、从宗教角度开展的隐喻分析,从女性主义、文化人类学、文化学、文字学、宗教等方面形成对嫦娥奔月神话的多角度解读。这一时期,还对嫦娥奔月神话在唐诗、明清小说、现代小说中的变异以及中西方比较文学方面展开研究。可见,嫦娥奔月神话研究主要针对文本考证、隐喻分析、在文学中的样式来研究,产生了诸多母题:譬如原型学理论支撑下的神话变形论母题;女权思辨中的女弃男叙事模式母题;道教思想土壤中的嫦娥奔月神话宗教性母题;月、桂、蟾蛙文化背景下的嫦娥形象原始文化解构母题等。本文另辟蹊径,对嫦娥奔月神话的文本流变进行系统研究。本文先将嫦娥奔月神话文本进行归类、整理,指出直接记载嫦娥奔月神话本事的文本较文人用引嫦娥奔月神话的其他文本更值得关注,更重要。典籍文献属性不同、时代不同,所记述嫦娥奔月神话文本就不同。先后记载、转述了“嫦娥奔月”神话本事的文本主要存于:《归藏》、《淮南子》、《灵宪》、《搜神记》、《文选》、《后汉书》、《初学记》、《独异记》、《太平御览》、《说郛》十大典籍;零散记录、活用、异化嫦娥奔月神话中的所涉个别元素的文本主要存于:《山海经》、《楚辞》、《穆天子传》、《吕氏春秋》、《论语》、《博物志》、《汉武故事》、《汉武帝内传》、《抱朴子》、《神仙传》、《拟天问》、唐宋诗词、《酉阳杂俎》、《西游记》、《镜花缘》、《聊斋志异》、《奔月》、《后羿》等。嫦娥奔月神话文本经历了与西王母神话、羲和神话、月神话相交融,受这三个神话自身元素流变影响,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始巫术到道教仙话,到文学解读的流变。本文还通过汉代画像、唐宋辽金铜镜、明清国画等形式中化用嫦娥奔月神话的研究,明确文本流变与传播载体属性、时代背景的深刻关系。本文依据对嫦娥奔月神话文本归类、整理的结果,对嫦娥奔月神话文本流变进行了分期与流变规律总结,将嫦娥奔月神话文本流变过程分为四个时期:形象期、故事期、审美期和变异期。分别对应着:汉以前、汉至晋、唐宋辽金、明清以降。主要文献典籍代表分别为:形象期《山海经》、《归藏》;故事期《淮南子》、《灵宪》;审美期《酉阳杂俎》;变异期《说郛》。嫦娥奔月神话文本流变规律主要为:以“不死药”为核心情节,从“月”到“月中”向其他“异化”转变。嫦娥奔月神话文本流变的这一主要规律有三个方面成因:1.典籍属性决定了嫦娥奔月神话文本流变;2.嫦娥奔月神话的文本流变与人间理想变迁一致;3.历史文化形态不同制约了嫦娥奔月神话文本的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