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y9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活动几乎与文字同时兴起。古往今来,不可胜数的经教典籍、科技文献、文学艺术的译品构成了人类文明的璀璨部分,是民族交往、社会进步的象征。然而传统的翻译研究主要是专注于对翻译性质,标准和技巧等的规范式研究,忽视了对翻译过程及翻译过程中最具有活力的因素——译者的系统研究。因为传统翻译观认为翻译没有创作,因此无法与创作相提并论,以及反对提倡发挥译者的主体性,而是要求译者对原作亦步亦趋。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西方翻译研究出现了重要转折,文化研究取向开始盛行。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发现了译者,译者从此在翻译的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虽然文化转向发现了译者,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译学理论研究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从比较宏观的角度审视翻译的研究不多,对译者的研究与开拓较少,系统阐明译者怎样具体主导翻译活动的更少,而针对译者主导行为特征和制约机制的专题研究尚属空缺。直至胡庚申教授提出“译者为中心”的翻译观以后,译者才被推到中心,其主体地位和作用才得以实质性地凸显。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翻译适应选择论,对翻译的解释是从译者的角度出发,即“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性活动”,其中“翻译生态环境”,指的是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即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该理论首次把译者的地位从边缘阶段上升到了中心,并且还系统分析了译者对“需要,能力,生态环境”的本能适应与选择,因此这个由中国翻译学家胡庚申教授提出的“以译者为中心”的翻译适应选择论很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的研究分析。本文拟采用汪榕培先生英译的《牡丹亭》为案例分析,对比原文和译本,分别从译者对需要的适应与选择,对能力的适应与选择以及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与选择三个方面,探讨分析汪榕培先生为什么选择翻译该作品,以及是如何翻译的。《牡丹亭》是明代著名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戏剧史上的不朽之作,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爱情作品的三座高峰之一(其余两座为元代的《西厢记》和清代的《红楼梦》);又被视为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和朱丽叶》齐名的世界名剧。从文献上来看,国内外对牡丹亭英译本的研究很少,而且仅有的几篇研究文章是从语言或文化的角度去分析的,因此本文作者将尝试从宏观翻译理论的角度去解读《牡丹亭》英译本中译者的适应性选择以及选择性适应,同时本研究也可以作为个案证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可行性以及其对翻译实践活动的解释力。
其他文献
2004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产量突破200亿块,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产业规模、发展速度与产业发展规划相符。
采用丝网印刷的方法制备了PMS—PNN—PZT四元系压电厚膜陶瓷材料。研究了基板、下电极和PMS—PNN—PZT厚膜层三者之间的高温扩散作用,及SiO2缓冲层对PMS—PNN-PZT压电厚膜的压
通过对江西晚三叠世聚煤盆地发育特征的详细分析,提出了这种盆地形成的构造控制作用,它是在压扭性构造应力场作用下产生次拉张力所形成的一种断陷盆地.这种作用与太平洋板块
在生成语法理论体系框架下,本文对英汉主语进行平行比较(丁金国:1996)后找出这两种语言的共性因子X并分析其在英汉主语中的体现形式和运作方式。从英语主语的定义来看,它可分
采用X-SENS三维关节位置觉测量系统测试幼儿的膝关节本体感觉能力,采用粗大动作发展测试(TGMD-2)对受试者进行移动性动作和操作性动作测试,评估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水平。比较不
等值理论自提出以来,就成为翻译界争论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西方翻译理论中,最早被广泛接受的方法和理论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该理论并未随着新兴理论的提出而逐渐式微,反而随着翻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术后角巩膜缘重建患者眼表病理学指标恢复情况,为临床诊治、评价提供病理学依据。方法:选取62例翼状胬肉切除术后角巩膜缘重建患者,于治疗前后对健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产养殖也得到了可持续的发展。但是一些水质问题也长期困扰着养殖人员,这些水质问题除了直接引起鱼类死亡、带来经济损失外。还因影响鱼类生长,间
税收政策可分为总量政策与结构政策,为应对通货紧缩,税收总量政策应以适当增税为主,现有税制条件下,税收收入增长率应低于GDP增长率,增税着眼于"费改税";应偏重于税收结构政
校对工作是对编辑工作的监督、检查、补充和完善,在出版工作中行使独立的不可替代的职能,是图书编校质量的重要保障之一。必须重视和加强对校对人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