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支化聚合物具有低粘度、无链缠结、良好的溶解性等独特的优点,且含有大量活性官能团,预期可在功能化材料、生物制药、临床医学等方面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合成了三种超支化聚合物,并对聚合物进行了相应的表征,同时进行了超支化聚(酰胺-酯)对聚氯乙烯改性方面的研究。 本论文共分五章,其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对近年来超支化聚合物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回顾。 第二章:AB2型超支化聚(酰胺-酯)的合成及其表征。以丁二酸酐和二乙醇胺为原料,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合成了水溶性的AB2型超支化聚(酰胺-酯),并用傅利叶红外光谱、质谱、DSC、TG、VPO、特性粘度和端基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 第三章:AB3型超支化聚(酰胺-酯)的合成及其缩聚反应动力学研究。选用丁二酸酐和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为原料,仍然采用第二章中的合成方法,合成出了AB3型超支化聚(酰胺-酯),并对此产物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AB3型反应体系的缩聚反应动力学,给出了AB3型单体的缩聚反应动力学方程。研究结果表明,缩聚反应符合三级反应动力学,且为自催化过程。 第四章:AB2超支化聚酯的合成及其表征。在本章中,利用双酚酸与双酚酸醋酸酯的中酚羟基和酯基活性差异,采用熔融酯交换反应合成了不同端基含量的超支化聚酯。并用傅利叶红外、DSC、热重分析等手段对单体和聚合物进行了表征。 第五章:超支化聚(酰胺-酯)/PVC共混体系力学性能及其流变性能研究。本章研究了超支化聚(酰胺-酯)的含量、剪切速率等对体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聚氯乙烯中加入超支化聚(酰胺-酯)可以有效的降低其熔融表观粘度,而且随着超支化聚合物含量的增加,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和抗冲强度均出现最大值,共混体系的流动行为逐渐向牛顿型流体转变,我们利用氢键形成机理对其结果进行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