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志愿精神是公民社会的重要特征,关系着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是深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题中之义。大学生是青年志愿者的主力军,也是国家发展、民族兴旺的储备力量,志愿精神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现代化洗礼,冲破了泛道德主义的束缚,导致道德的社会中心地位趋于边缘,助长了反道德、去道德的泛滥,新时期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志愿动机备受争议。志愿精神是推动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的有利抓手,积极培育大学生志愿精是新时期德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导论部分开篇,共分为四个部分,在界说志愿精神概念及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对大学生志愿精神现状的实证调查结果,对新时期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展开理论探析与实践思考,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总括了志愿精神的概念及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的重要性。从“意愿、能力、人格”角度对志愿精神进行了的含义界定,在追溯志愿精神源流的基础上,详细阐释了志愿精神的主要特征。厘清了志愿精神与志愿活动、志愿者的关系,简要介绍了我国志愿活动及志愿精神的发展,并论述了志愿精神对大学生个体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笔者本着务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实证调查的数据为支撑,结合已有的相关研究,概述了新时期大学生志愿精神呈现出的积极面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认真分析了造成现阶段问题的原因,以期作为增强新时期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对策实效性的有力依据。第三部分致力于新时期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的理论探析。拓宽培育大学生志愿精神的视野,从公民责任理论、情感德育理论、榜样教育理论、实践育人理论等角度挖掘理论依据,总结、把握了志愿精神形成的心理机制,借鉴国内外政府、社区、高校等组织在培育志愿精神方面的有利经验,为我国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工作指明了方向。第四部分注重新时期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的实践思考。培育志愿精神是不断积累、强化、内化并转化为志愿行动的系统过程。本文把激发可贵的志愿意愿、铸造完善的志愿能力、内化健全的志愿人格作为培育大学生志愿精神的系列目标,结合志愿精神的特征提出了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的四个着力点。专注创新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的有力举措,提出了加强志愿精神教育,昂扬志愿意愿;注重志愿服务实践,提升自我效能;鼓励志愿榜样学习,内化志愿人格;打造志愿精英团队,树立志愿品牌;丰富志愿服务内容,引领志愿时尚;完善志愿制度建设,加强志愿保障;深化志愿精神传播,营造志愿氛围等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