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道德行为及其引导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zhangna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任何道德行为都不可能仅仅停留在纯粹的思想领域里,而应在社会道德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发展。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内因与外因的共同影响下,大部分的学生养成了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道德行为,但仍有部分大学生存在不道德行为的现象,这些不道德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本研究正是针对此现实问题而展开的,旨在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进而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养。论文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科学界定道德行为引导的相关概念,客观分析大学生道德行为和学校道德行为引导的现状及成因,继而探讨大学生道德行为引导的实施方案。具体而言,论文主要有以下三个内容:一是对道德行为及道德行为引导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通过对道德行为引导相关概念进行系统的阐释,分析大学生道德行为的“知行不一”和差异性特征,梳理道德行为和道德观的关系,继而提出大学生道德行为引导的意义和引导的理论基础。二是对大学生道德行为和学校道德行为引导的现状及成因进行总结和分析。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道德行为是我国在校大学生普遍性、主导性的行为方式。但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层面,部分大学生仍存在不道德行为的表现。这些不道德行为既阻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又破坏社会的道德秩序。通过深入分析调查结果得出,大学生的不道德行为是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观原因即大学生自身道德情感、道德责任感和正义感有待提升,以上“三感”的有所欠缺是大学生不道德行为产生的观念基础。客观原因主要为社会环境中不良风气的诱导,以及学校道德行为引导不力的影响。社会环境中的不良风气主要来源于消极的社会思潮以及不良道德现象的错误示范,这些不良风气是大学生不道德行为产生的诱导因素。三是探讨大学生道德行为引导的实施策略。本研究坚持以理论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确立了大学生道德行为引导的主要目标,指出了大学生道德行为引导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继而提出了加强大学生道德行为引导的实施策略。首先,遵从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倡导大学生自主提升道德行为判断力、道德行为选择力和道德行为践行力,提高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夯实道德践行的内在基础。其次,从强化学校道德教育角度,提出综合运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三个引导平台,引导大学生道德观念向道德行为的“三化”,即引导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内化、道德观念向道德行为的转化以及道德行为的强化,使大学生在道德践行时做到“知行合一”。第三,从优化社会道德环境的角度出发,提出建立完善的道德制度体系、开展社会道德文化建设、加大网络媒体监管力度三个对策,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继而形成大学生道德行为引导合力。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混合培养脐带血干细胞与子宫内膜细胞研究脐带血干细胞向子宫内膜细胞定向分化的可行性。方法将脐带血干细胞与培养好的子宫内膜细胞在transwell混合体系中共同培养,辅以生长因子(10 ng/mlTGF-β,10 ng/mlEGF,10 ng/mlPDGF-BB)和雌激素(1×10-7mol/L17-β雌二醇);采用免疫荧光鉴定分化后的脐带血干细胞是否表达特异性的内膜标志物。结果脐带血干细胞的
实验教学既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可见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如何做好物理实验教学呢?
硫普罗宁(Tiopronin,商品名凯西莱)为一种含游离巯基的甘氨酸衍生物。实验研究证明,本品具有降低肝细胞或线粒体ATP酶的活性,提高细胞ATP含量,恢复电子传递功能,改善肝细胞结构和功
本文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教学原则、运用策略、教学法、存在问题及融合等方面做了阐述。
世界各国的文化存在互通性和差异性,相同的文化能产生认同感,使彼此理解、沟通顺利;不同的文化却能让沟通变得困难,造成障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与冲突。然而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学对象是处于异文化的汉语学习者,文化背景和本族有所不同,教学环境和教材也存在差异,汉语志愿者作为汉语推广教学的主力军,将面临多方面差异带来的跨文化交际冲突。因此,针对汉语教师志愿者所遇到的跨文化交际冲突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