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存在着非常严峻的居民住房问题。自我国改革开放后,总体上看我国城镇家庭住房状况有很大改善,但是在我国房地产市场日益扩张的今天,住房已经成为一种由开发商提供的商品,城镇的住房资源难以保证公平分配。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在于公平合理的分配社会资源,然而不同职业家庭只能通过支付价款才能获得住房。首先由于一、二线城市房价持续上涨,不同职业家庭获得住房资源的能力和机会不同,因此存在购房准入机制的差异。其次,不同职业家庭在信息获取、收入分配的不均等往往转化为财产分布的不均等,由此造成了城镇居民居住状况上的差异性。所以说,中国城镇家庭的居住条件不只受到区域、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家庭成员本身的社会经济地位和人口特征的影响。在第五次人口普查之前,国内对户主职业与住房状况关系分析方面的文献较少,直到2000年之后,才有相关研究出现。家庭人口学经常以户主特征作为家庭户的特征来进行相关研究,户主分析法具有可行性,因为中国家庭的户主往往是家庭中最具影响力的成员。由于职业总是与相应的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社会声望、乃至社会地位相关,所以对职业的分析能够在较大程度上解释社会的住房分层状况。因此户主的身份特征(如职业)与该家庭的住房状况(面积和属性等)存在关联。同时户主分析能简化对家庭户特征与其住房状况之间关系的分析。当住房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会导致社会问题的产生,为了避免这一局面的发生,国家需要采取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基于此,笔者以社会学中的职业为视角,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具体研究了中国城镇不同职业家庭居住状况存在的差异性。通过对比不同职业家庭的住房现状及选择偏好,剖析影响其住房条件的多种因素。笔者期望该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家住房消费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文章主要分四部分内容进行研究:第一部分是导论。首先述评文章的背景知识,结合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进一步阐述了该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然后针对研究不同家庭住房差异化的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第二部分对城镇家庭户主进行职业细分后分析其各自的住房状况。对比分析不同职业家庭居住密度、住房来源、月租房费用及住房选择偏好。得出主要结论有:首先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的住房选择偏好较一致,相比其他职业的户主来说,他们不仅大多拥有住房产权,且住房面积处于较高水平。绝大部分农业生产人员家庭不存在住房居住面积狭小的问题,但由于他们主要通过自建方式获得住房,因此存在着在住房市场边缘化的问题。商业、服务人员家庭相比前三种职业最倾向于租赁廉租住房,其在住房产权获得上处于绝对劣势地位。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家庭在住房来源选择上同商业、服务人员家庭相似,住房产权拥有率相对低。此外这类职业家庭更倾向于选择居住宽敞程度最低水平的住房,不论是人均住房间数或是面积都处于最差地位。第三部分对不同职业家庭住房差距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从不同职业家庭住房状况分化表象来看,笔者总结出三条原因:房价收入比上升,低收入职业家庭购房难;住房政策为高阶层职业家庭提供套利机会;职业流动性影响家庭对住房产权的获取。进一步分析,笔者认为不同职业家庭住房差异化的深层原因在于:不同职业家庭贫富分化的影响;利益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及博弈;城镇化进程的影响;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马太效应”。第四部分阐述文章结论并对住房资源公平分配提出政策建议。本部分内容笔者打算从构造多层次住房市场供给体系、保障各职业家庭其他投资渠道、缩小不同职业家庭收入差距、规范高阶层职业家庭财产课税、建立健全的住房信息披露制度、维护高流动性职业家庭租房权益、合理化各职业家庭住房需求等方面提出建议,希望对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业发展提供借鉴。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①2000年之前,全国有代表性的包含住房有关信息的调查数据很少。由于数据限制,对于2000-2010年间居民住房状况与户主职业特点分析的国内研究接近空白状态,虽然有文献表明住房状况与户主职业之间存在相当强的相关关系,但具体情况需要进一步剖析。②本文数据分析过程中将利用中国统计年鉴最近的人口普查提供的全国住房方面宏观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自2000年开始,第五次人口普查正式将住房信息作为重要调查内容,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几乎包含“五普”和"2005年抽样调查”完全相同的住房调查问题,为我国住房分析提供宝贵数据资料。③不同于当前很多学者做研究时把住房群体视为一个被动群体,本文强调的是,各阶层职业家庭对于住房具有主观选择能力和预见性,他们对于住房消费方式,消费偏好以及对未来房市的变化趋势等的预期都存在主观能动性。不同职业阶层的家庭具有不同的消费需求、消费方式以及消费偏好,导致他们在住房选择上存在显著差异,该差异会进一步强化阶层身份的认同及其结构的分化。本文实证分析中运用Logistic模型、对数线性模型、二维对应分析图量化并直观体现不同职业家庭的某方面住房条件及住房选择偏好,希望能够使国内的住房问题研究范围得到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