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多股螺旋弹簧(简称多股簧)是一种由钢索绕制而成的特殊圆柱螺旋弹簧。由于特殊的结构,多股簧拥有比单股簧更高的强度,更优越的减振性,更长的疲劳寿命及更高的可靠性。因此,多股簧作为重要的复位或减振部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军工装备及重型机械。高昂的制造成本、复杂的制造装备及低下的良品率导致多股簧在很长时间内仅应用于军工等领域。21世纪以来,随着高精度多股簧数控加工机床的诞生和升级,性能和稳定性更好的多股簧逐渐
【基金项目】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制造系统与自动化”(基金号:509255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股螺旋弹簧动态响应特性及失效机理的研究”(基金号:5137550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股螺旋弹簧(简称多股簧)是一种由钢索绕制而成的特殊圆柱螺旋弹簧。由于特殊的结构,多股簧拥有比单股簧更高的强度,更优越的减振性,更长的疲劳寿命及更高的可靠性。因此,多股簧作为重要的复位或减振部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军工装备及重型机械。高昂的制造成本、复杂的制造装备及低下的良品率导致多股簧在很长时间内仅应用于军工等领域。21世纪以来,随着高精度多股簧数控加工机床的诞生和升级,性能和稳定性更好的多股簧逐渐代替单股簧出现在了多个民用领域。然而,现有多股簧理论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现有多股簧几何模型不考虑丝间的相互作用,这影响了后续理论分析及有限元仿真的精度。现有多股簧静态响应模型不考虑丝间的摩擦接触,无法描述多股簧的滞迟阻尼,这限制了模型对多股簧加载及卸载恢复力的预测精度。现有动态响应模型无法在弹簧设计阶段对多股簧的动态响应及多股簧系统的稳态谐波响应进行预测,这限制了多股簧的动态设计效率。此外,多股簧制造回弹的理论研究几乎空白,这导致冷绕成形工艺参数的选择缺乏理论指导,限制了多股簧的推广。本文为解决影响多股簧理论分析及有限元仿真精度,限制多股簧设计制造效率的关键问题,在多股簧几何建模、静态响应建模、动态响应预测及制造回弹预测等领域进行了下列研究:(1)针对现有多股簧几何模型精度低,无法描述侧丝中心线局部变形,无法分析丝间相互作用,在有限元仿真时无法建立捻距较小多股簧三维模型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相角梯度的侧丝中心线几何描述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丝间几何接触条件、Love弹性曲杆理论及弹塑性线接触模型求解了侧丝中心线几何,建立了考虑丝间相互作用的多股簧几何模型。此模型为几何与力学的耦合模型,考虑了丝间接触导致的侧丝中心线变形、丝间接触变形及泊松比,分析了侧丝中心线局部捻角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及侧丝间的接触区域。此模型提高了多股簧几何描述的精度,分析了丝间的接触关系,为后续考虑丝间相互作用的多股簧理论研究及有限元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2)针对目前多股簧轴向静态响应模型不完善,无法描述多股簧渐变刚度及滞迟阻尼,多股簧准静态恢复力预测精度低的问题,在分析多股簧受载后弹簧中径、弹簧螺距及侧丝捻距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基于考虑丝间相互作用的多股簧几何模型分析了弹簧受载后内丝间的相对运动及摩擦接触,建立了考虑丝间摩擦接触的多股簧轴向静态响应模型。此模型可以描述多股簧的连续渐硬刚度及滞迟阻尼,同时提高了多股簧加载、卸载阶段轴向恢复力的预测精度,为多股簧的静态设计提供了参考并为后续的多股簧动态响应预测模型及制造回弹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弹簧恢复力和侧丝拉弯变形的求解方法;(3)针对目前多股簧动态响应模型依赖实验数据,无法在多股簧设计阶段对弹簧的动态响应进行预测,导致多股簧动态设计效率低的不足。在考虑丝间摩擦接触的多股簧轴向静态响应模型的基础上,分析多股簧加载、卸载转换区域的丝间微动摩擦,给出了考虑丝间微动的多股簧恢复力计算方法。建立了基于现象模型的多股簧动态响应预测模型。并利用理论预测得到的多股簧动态响应恢复力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了识别。在此模型的基础上预测了多股簧系统的稳态谐波响应。此方法结合了力学理论模型及现象模型的优点,即既有力学理论模型可在弹簧设计阶段预测弹簧动态响应的优点,又具有现象模型公式形式简单,便于预测多股簧系统动态特性的优点,提高了多股簧及其系统的动态设计效率;(4)针对目前多股簧制造回弹理论研究不足,绕簧轴直径、冷绕螺距等多股簧冷绕成形工艺参数确定困难的问题。推导了多股簧钢丝平面拉弯弹复方程,分析了多股簧冷绕成形和强压处理时的侧丝的弹塑性拉弯变形及回弹。基于侧丝上两个特殊点的拉弯回弹建立了多股簧制造回弹理论模型。此回弹模型计算方便,预测结果对多股簧制造时冷绕参数的选择具有工程指导意义,缩短了多股簧冷绕成形工艺参数调试周期。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升级阶段,传统增长力量减弱形成的经济减速带急需企业构建新的核心竞争力以加速成长。与此同时,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这也意味着各类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将更直接、更激烈,企业必须努力加强自身的“造血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机会。可见,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迫切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这也使得投资
拓扑绝缘体是一种具有抗干扰特性的奇特物质,它的主要特征为内部绝缘和拓扑保护的边缘态。由于拓扑绝缘体的特殊性质,类石墨烯二维材料的拓扑性质研究也越来越广泛。对比常规类石墨烯二维材料的拓扑和输运性质研究,库仑排斥效应(Hubbard模型)下的拓扑性质和相应的输运性质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在类石墨烯体系中,不同的拓扑相对应着不同的拓扑边缘态。例如量子自旋霍尔效应对应着一对具有自旋过滤效果的螺旋形边缘态,且
Al-Zn-Mg-Cu合金是可热处理强化的高强铝合金,在经过一系列热处理后可以获得与普通钢铁相当的强度,而重量却不到钢铁的二分之一,是制造航空航天器结构件的重要轻质材料。固溶、淬火和时效处理是Al-Zn-Mg-Cu合金获得优异性能的关键热处理工艺,通过控制工艺参数实现对微观组织和性能的调控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在固溶处理过程中,研究大多集中于提高固溶温度、延长固溶时间以期获得更大的过饱和度,但却对发生
三峡库区发育大量岩体滑坡堆积体,严重威胁库区人居、航运与大坝等安全,基覆界面形态及力学性质对这类堆积体稳定性及灾变机制有重要控制作用。本文围绕三峡库区岩体滑坡堆积体稳定的基覆界面控制机制,采用统计、理论、试验及数值模拟等方法,开展了库区岩体滑坡堆积体时-空发育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基覆界面形态与滑源坡体结构的相关性、堆积体渗透性及基覆界面强度与倾角对堆积体稳定性影响机制研究。并以塔坪滑坡和藕塘滑坡为
机械零部件的表界面失效与其内部的材料微观结构演化密切相关,探索夹杂物与位错在非均质材料中的相互作用机理,有助于深入理解机构的变形强化与破坏机制,在机械与力学的前沿交叉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本文以非均质机械零部件为研究对象,基于微观力学的基本理论,采用解析推导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夹杂和位错的微观作用机理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了如下进展:1)基于格林函数和势函数理论,推导
番茄是一种典型的呼吸跃变型肉质浆果,是研究果实发育的重要模式植物。心室胶质(locular gel)是番茄等肉质浆果的典型结构特征,其发育在果实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番茄心室胶质是果实中除果皮外的第二大丰富组织,占果实鲜质量的23%左右。细胞程序性死亡是植物主动清除衰老细胞和坏死细胞的基本的生理机制,这种生理过程对于植物维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和生理代谢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植物而言,PCD过程普遍存在于
与传统单一金属材料相比,多组元层状金属复合材料除能够综合组元金属优势性能外,经过合理设计还能获得良好的冲击韧性、断裂韧性及抗腐蚀能力等。累积叠轧(Accumulative Roll Bonding,简称ARB)是一种剧烈塑性变形技术,可以在不改变材料体积的情况下实现大的塑性变形,为异质层状金属复合板材的结构设计、制备与加工提供了新的思路。对累积叠轧工艺制备的层状金属复合板而言,界面结构和形貌与塑性
天然酯绝缘油作为一种具有高燃点、环境友好型液体电介质,已在配电变压器中得到很好的工程应用,并逐步开始应用于高电压等级大型电力变压器中。由于天然酯绝缘油与矿物绝缘油组成分子结构不同,导致其中带电粒子产生与消散规律有别于矿物绝缘油。随着天然酯绝缘油在大型电力变压器中推广应用,高场强下天然酯绝缘油及其油纸沿面放电带电粒子产生与传播机制的研究至关重要,需要对上述科学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从而为高电压等级天然
随着全社会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人们致力于寻找能将废热转化为电能的新能源材料。而热电转换技术是一种直接将废热转化为电能的技术,可广泛地应用于废热回收发电。近年来,具有二维层状结构的热电材料凭借其独特的电子结构和强晶格非谐性等优点,有望成为新型高性能热电材料,引起了国内外科学家们广泛的研究兴趣。本文以本征低晶格热导率的Sn基层状结构热电材料为研究对象,在提升其热电品质因子的基础上,通过优化载流子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具有工作温度低、高效、无污染等突出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移动通讯、航海、航天、军事等多个领域。然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氧还原反应(ORR)动力学过程缓慢,需要催化剂来加快动力学过程,目前催化活性比较优异的主要是Pt基催化剂。而贵金属Pt的低储量、高价格,造成燃料电池总成本居高不下。同时Pt基催化剂仍然面临着Pt利用率低,稳定性差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燃料电池大规模商业应用。因此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