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之路——平等的理论与社会主义实践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h888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等的思想自产生以来,发展至今已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人们对于平等的追寻与探索也从未间断过。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中,平等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思想的一个方面,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新中国成立以后,在马克思主义主义哲学的指导下,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对于平等的探索也从未停止,平等是社会主义、直至共产主义的追寻。 本文主要基于平等观念的发展历程,在对人类平等观念的发展进行粗略描绘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新时期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最大程度地实现平等所作的一番探索。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是关于平等观的历史考察。从古代社会到今天,平等观念一直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前进着,不同的平等观念不仅反映了哲学家的不同观点和追求,也为我们在不同社会、经济的基础上了解不同社会意识提供了帮助,为我们思索、寻找适合自己时代发展的社会意识提供了素材。本部分从原始社会的平等状态讲起,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对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平等观念作出了描述和评价。从古希腊的柏拉图到现代的德沃金,历史上的平等观念可谓百花齐放。正是因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与人类历史上任何其他思想一样,平等思想同样是历史的产物。任何一种平等思想,无不是当时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产物,它是当时社会状况的反映,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条件下人们的愿望和追求。如何吸取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哲学家的思想精华,来发展马克主义哲学观,促进社会主义平等的发展,是这部分的意义所在。 第二部分内容主要关于马克思主义科学平等观的创立与社会主义平等观的发展。文章首先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突出特点。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是与资产阶级相对立的无产阶级平等观,同时,明确了平等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他的平等观是通过对旧平等观的批判来确立马克思主义平等观及表现的共产主义的平等理想。马克思主义平等观是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人类历史上平等要求的创新成果,在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当然,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的。随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尤其是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平等观得到了新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的提出,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现如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了我国的一项战略计划,而其中所蕴含的平等观,可以说是对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又一重大发展和突破。平等本身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也将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理论研究的意义在于对现实的指导,因此理论只有与现实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文章第三部分主要探讨平等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作用及如何对平等加以保障的问题。平等与和谐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一个美好的、和谐的社会,必定是一个平等的社会。平等的理念、平等的实现,对建设一个真正和谐的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谐,应该是平等者之间的平等和平衡,没有平等就没有和谐。因此,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把平等作为最基本的理念。我们要实现社会和谐,就要关注政治、经济上的平等,就要关注如何把平等的理念渗透其中;同时,也要探讨如何才能对平等加以保障,以使平等与和谐能够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因此,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对平等的保障。政治上的平等关键从制度上来加以保障,必须要坚持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新的社会环境下,经济上的平等主要通过获取经济利益手段即机会平等来实现,大力倡导经济生活中的经济平等对于我国市场经济中的和谐具有积极的作用;在一个法治国家,法律具有至高的权威,因此,政治上的平等和经济上的平等最重要通过法律来得到保障。因此第三个方面主要探讨了平等与法律的关系,并对平等在法的运行中如何得到保障进行了简单的概括和探悉。
其他文献
晋西集团重组后,拥有许多子集团,其特点为:点多面广,生产经营多元化。针对这个特点,他们以构建子集团运行机制、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为切入点,加大党建与企业生产经营的融合,强
矿山地质环境指的是曾经开采、正在开采或准备开采的矿山及其邻近地区的岩石圈表层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分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系统(国
人的需要和日常生活直接相关,是人们经常关注的问题。在人们生活中,有很多人倾向于把人的需要等同于人的欲望。其实,欲望和需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有着不同的规定性。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