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西部地区外感发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证候分型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西部地区外感发热主要证型有外感风寒、外感风热、湿热互结、热毒壅盛四型,外感风热型占总调查病例数的32.79%。根据我院陈绍宏、张晓云教授提出的治疗外感发热应以“仲景学说”为指导思想,“重三经(太阳、阳明、少阴)、定四型(外感风寒、外感风热、热毒壅盛、湿热互结)”,并结合温病学治疗外感发热的特点,探索适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热型)的有效方剂,及时有效地控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热型)的发热、咳嗽、咽痛、咽燥等症状,拟定中药制剂风热颗粒,对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热型)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设立西药对乙酰氨基酚为对照组,比较两者在退热及缓解症状上的差别。方法:选择60例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热型)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风热颗粒)30例,对照组(对乙酰氨基酚片)30例。疗程72小时,比较两组症状缓解情况,包括①即刻退热作用;②各时段两组间体温比较;③起效率比较;④解热率比较;⑤两组症状缓解率之间的比较;⑥综合疗效比较。结果:①即刻退热作用:对乙酰氨基酚片组即刻退热作用明显优于风热颗粒组(P<0.01)。②各时段两组间体温比较:两组在用药后2、3、4小时时段体温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1、8、12、18、24、30、36、42、48、54、60、66、72小时时段两组体温无差异(P>0.05)。③起效率:4小时时段起效率对照组明显优于治疗组(P≤0.01),而8小时时段两组结果相当(P>0.05)。④解热率:两组病例在12、18、24小时的解热率结果相似,差异不明显(P>0.05)。⑤两组症状缓解率:72小时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发热的消失率分别为92.31%、92.59%;但在咳嗽、流浊涕、口渴、头痛、咽喉疼痛等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特别是口渴、头痛症状,治疗组症状消失率为100%,占明显优势;⑥综合疗效:风热颗粒组的痊愈率为42.86%,显效率为42.86%,有效率为7.14%,无效率为7.14%,总有效率为92.86%;对乙酰氨基酚组的痊愈率为7.41%,显效率为74.07%,有效率为7.41%,无效率为11.11%,总有效率为88.89%。结论:风热颗粒组与对乙酰氨基酚组比较,在即刻退热作用上对乙酰氨基酚组占明显优势,在全程退热疗效上,分热颗粒组与对乙酰氨基酚组效果相当。在对咳嗽、流浊涕、口渴、鼻塞、头痛、咽喉赤痛等症状缓解比较上,风热颗粒组则明显优于对乙酰氨基酚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