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已发展成为一门世界性语言,对英语诸变体的语言、社会、文化以及认知等方面的研究已成为国际语言学研究领域中的一项重要课题。随着人们对内圈英语(the inner circle English):美国英语、加拿大英语、澳大利亚英语、和外圈英语(the outer circle English):菲律宾英语、印度英语、马来西亚英语研究的深入,对扩展圈英语(the expanding circle English):日本英语、埃及英语、中国英语的研究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被划分为扩展圈英语的中国英语是英语与中国特殊社会文化结合的产物,是在中国本土成长的中国人在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时,由于受汉文化、汉语思维方式的影响和自身生理条件的限制而说出的一种不同于标准英语且带有明显汉语特色的英语。 二十多年来,葛传椝、李文中、谢之君、张培成、罗运芝等语言学家从不同角度对中国英语进行了研究。但是,他们研究的重点放在中国英语的定义、语音、词汇等方面,而对中国英语的语法和语篇的研究甚微。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揭示中国英语的句子结构和篇章结构形成的内在原因及其特点,并从语言与文化的双重性说明英语与中国文化结合的可能性。本文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中国英语近二十年的研究状况。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并指出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找出本文研究的切入点。 第二部分对中国英语的含义给予界定。 第三部分是本文的主体。主要论述中国英语的句子结构和篇章结构形成的内在原因及其特点。这一部分讨论了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分析比较了中式思维和西方人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及他们的思维方式对其所使用的语言的影响,从而揭示出中国英语的句子和语篇形成的内在原因是汉语的思维方式。正是因为受汉语思维方式的影响,中国人写出的英语句子和文章虽然没有语法错误,但读起来不象地道的英语而带有汉语的特点。由于思维方式是人们在长期的成长过程中形成的既定模式,是难以改变的。所以在汉语思维模式影响下形成的中国英语的句子和语篇就成为必然。 第四部分首先论述了英语作为国际语言的特点。然后,从语言和文化的双重性,也就是一种语言可以与另一种文化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语言这一角度出发,分析英语与中国文化结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WP=5> 第五部分是结论。一方面,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思维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影响语言的形式。中国英语是英语与中国文化结合的产物。它以标准英语为基础,但在语音、词汇、语法、语篇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点。中国英语的句子和语篇是在汉语思维方式的影响下形成的。思维方式的难以改变性决定了中国英语句子和语篇特点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语言与文化的交流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在中国人学习和了解英语和西方文化的同时,西方人也在学习和了解汉语和中国文化。所以随着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人们对中国文化和中式思维的了解,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中国英语将最终被世人所接受而不再被称为畸形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