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融结合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它是指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之间的融合,描述的是一个经济过程。产融结合产生于19世纪中期,在西方第一次企业兼并浪潮中,西方发达工业国家的工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就开始出现了融合的趋势,它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从而优化经济资源配置。当今世界500强中有80%以上都成功地进行产融结合的运作,世界经济格局已进入以大公司、大集团为中心的时代,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传统的单一产品经营模式已不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许多民营企业纷纷顺应资本市场的发展,涉足金融市场,走产业资本与资本经营融合发展的产融结合之道。然而,我国企业正式进行产融结合实践时间不过区区二十多年,理论研究更是明显滞后于产融结合的发展现状;而且我国企业所处市场环境较为特殊,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发育不均衡;在产融结合给企业带来收益的同时,2004年8月中国大型民营产融结合企业德隆集团的倒闭,更是给已经进行和准备进行产融结合的企业敲了警钟,因此结合自身特色发展和研究产融结合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对于民营企业发展产融结合提高经营绩效,增强市场竞争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对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对产融结合制定相关政策,对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正确把握投资方向,提供了理论上的参考。此外,对于我国国有企业发展产融结合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首先,本文在综述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我国产融结合的产生与发展情况进行描述,重点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产融结合主要特征以及存在的主要风险,提出了我国民营企业产融结合的发展方向应是大力发展财务公司,同时对发展财务公司的动因进行分析。然后,本文以深、沪两市2005年进行了产融结合的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公司6个方面12个指标综合衡量企业绩效,收集2004年至2007年12个指标的具体值,通过因子分析计算出公司综合绩效。通过对年度绩效进行Wilcoxon符号秩检验,发现产融结合对绩效的变化影响并不显著,因此本研究认为我国上市民营公司产融结合对企业绩效影响并不强;对效应进一步思考发现,产融结合对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影响反而较为显著。在对企业产融结合程度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分析中,考虑到产融结合行为对公司绩效影响的滞后性,采用2005年产融结合程度的指标作为自变量,将2005年至2007年3年的平均综合绩效指标作为因变量,同时将企业规模、杠杆系数作为控制变量,用多元回归的统计方法检验了产融结合程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得出结论是我国民营企业产融结合程度与绩效的关系并不显著,接着对该结论的现实意义进行了解释。最后,就本研究结果与已有的研究结论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以及造成此结果的原因。并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企业提出了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