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为“新农合”)是一个在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渐退出后,旨在解决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问题,而专门为农民设计的新型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安排。虽然实施的效果未必能够尽如人意,但是对于构筑中国未来的经济政治文明格局而言,不失为一种顺应形势、适合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的过渡性政治解决方案。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自产生以来,先后经历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辉煌、八十年代的衰退和九十年代的重建失败过程,现在又进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与推广。纵观其发展历程,不难看出,影响其实施程度的关键是制度体系设计的合理程度与功能完善程度。因此,如何看待新形势下的农村医保问题、如何构建新形势下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不仅仅是一个试点、总结和推广的问题,更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治理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借助广东省范围的分析平台,全面剖析新农合推广过程中的得失利弊,并尝试建立新农合实施纲要规范。农村问题的根本症结在于农村集体经济的严重退化和农村基层政权的严重缺位,前者使农民经济贫苦,后者使得农民政治孤立,最终导致农民成为被牺牲的阶层,“三农”问题反过来又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调查研究表明,即使新农合模式不折不扣实施,对于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实际效果非常有限。新农合的设计推广属于政府行为,而医疗保险始终属于市场行为,虽然国家反复强调医疗事业的公益性,但是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却处于半市场化的状态,难以保障农村医疗的公益性,使得新农合实施效果大打折扣,最终必将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新农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更加综合配套解决方案支持,特别是国家财政的配套支持。新农合的出路在于解放农民,健全农村基层政权、恢复农村集体经济活力,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也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与此同时,国家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充分保障医疗机构的非市场化,为新农合问题的圆满解决提供配套支撑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