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安全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因合成色素而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大量的研究报告指出,几乎所有的合成色素都不能向人体提供营养物质,某些合成色素甚至因为含有苯环、R-N=N-R键或氧杂蒽等结构的化合物,还会转化成致癌物质而危害人体健康。对此,世界各国对合成色素的使用都作出严格规范。然而,近几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如苏丹红事件、柠檬黄馒头等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因此建立快捷、简便、灵敏的检测合成色素的方法成为了科研人员的首要工作。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SPR)技术的问世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手段。表面等离子共振检测技术是一种无需标记、实时在线和灵敏度高的快速检测技术,因其独特的检测优势被广泛的应用于食品安全领域。本研究采用SPR生物传感器检测橙色饮料中的柠檬黄含量,主要围绕检测中的几项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并通过对柠檬黄的检测实验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同时利用SPR生物传感器检测苏丹红I与β-环糊精的相互作用,探讨了二者作用机理。首先,本文介绍了色素的作用、分类和危害,并且分别详细的介绍了柠檬黄和苏丹红I。着重介绍了生物传感器和SPR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原理和特点。还针对SPR生物传感器的应用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进一步的介绍。其次,针对检测的对象柠檬黄小分子的特点,通过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采用竞争法进行检测。实验过程包括:柠檬黄半抗原的制备、酸度对检测体系的影响,样品预处理方法,干扰实验,样品的检测,方法的对比等几项研究。运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对SPR生物传感器芯片进行修饰,使用巯基丙酸(MPA)作为基底膜,成功将制备出的柠檬黄-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结合到传感器芯片上。利用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通过溶液竞争法实现了柠檬黄的检测。建立了检测柠檬黄的标准曲线,检测限为12.80μg/L;获得了pH为7.4的适宜体系酸度。同时检测了样品橙色饮料中的柠檬黄含量。与紫外检测法相对比,此方法对柠檬黄表现出更高选择性和更好的灵敏度。最后,运用分子自组装技术,本文还构建了键合SH-β-CD的功能型SPR生物传感器,并且利用构建的传感器研究了β-CD与苏丹红I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实验的浓度范围内SPR传感器信号对苏丹红I浓度的对数有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9952。通过紫外光谱法和红外光谱法表征制备的苏丹红I-β-CD结合物,探讨β-CD与苏丹红I相互作用的机理。同时利用电化学交流阻抗进一步表征了构建的传感器芯片,通过修饰过程中阻抗的变化说明了传感器的成功构建,并且在一定范围内能够响应苏丹红I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