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木采伐决策一直以来是与林地价值评估共同考虑的问题。我国林业生产领域长期以来的政策指导限制了林业产业市场化进程,也制约了林木采伐决策理论的发展。但是,考虑到我国林权改革的持续进行,未来林业产业将会出现天然林公有化,人工林市场化的趋势。随着制度的倾斜,天然林采伐的额度必然越来越少,所以,采伐决策也必然更加市场化。人工林的经营采伐决策则将更多地考察收益最大化。因此,采伐决策机制整体上也势必要做出改变,相关理论的讨论也是必要的,这也是本文进行林业采伐决策讨论的现实起点。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林木采伐决策是由净现值决定的,但是由于早期模型中并没有考虑到实物期权因素,从而导致了对林地价值的错误评估,对林木采伐决策的解释力度也受到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来期权定价理论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林木采伐决策理论的革新,先后出现了诸如二叉树法和马尔科夫决策过程等经典方法。上述方法亦有其不足之处,二叉树法应用中由于关键参数的具体数值是未知的,其求解需要基于一定的参数假设,也就导致了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上较为乏力。同时,难以求解无限期的连续决策问题也是其一大问题。马尔科夫决策过程求解首先需要推导出转移概率矩阵,因而是一种间接解法,相对来说较为复杂。本文在Hamilton-Jacobi-Bellman方程的基础上做了改进,加入了实物期权因子。模型的结果表明,林木价格和林木价格波动率对林地价值具有正向影响,也即,随着林木价格的提升和波动率的上升,木材产量将增加。相较于现行的林地价值评估体系,模型考虑价格波动率的影响。尽管结论是相对简单明了的,但国内学界却没有木材价格波动率对木材产量影响的检验。文章基于国家林业局《中国林业统计年鉴》、国家气象局2004-2010共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在控制了相关变量之后,就价格波动率对木材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价格波动率对木材采伐量有显著正效应,每上升一个百分点,木材产量增加0.961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