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加剧,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多样文化的密切接触必然伴随着冲突和矛盾,跨文化适应问题也因而越发重要。这其中,留学生的问题占了很大一部分。他们在与当地人交流的过程中,原文化中约定俗成的风俗、价值观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在令他们感到兴奋和新奇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1960年美国人类学家Kalvero Oberg进一步丰富发展了Lysgaard(1955)的跨文化适应理论,提出了文化休克的概念,该理论指出在缺失了原有熟悉的符号时旅居者会出现深度焦虑现象。他提出了一个四阶段理论,指出旅居者在陌生的文化环境中都会经历一个类似的适应阶段,也就是蜜月期、危机期、恢复期、适应期,整体呈U型曲线,但是研究发现不是所有人的跨文化适应都适用于这个发展模式。近年来,中国学生的海外留学数量急剧增长,而针对这些留学生海外适应情况的研究却屈指可数。且跨文化适应的过程不断发展变化,身处不同时代的人们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适应情况,因而本文从全国范围内调查了83位近年内赴美国留学一年左右的本科学生,以文化休克理论为指导,以赴美时间为维度,结合问卷和访谈的研究方法,重点探讨了近年来中国留学生在赴美不同阶段的跨文化适应状况,以及这种跨文化适应是否符合四阶段理论的发展模式等问题。所有的数据收集主要通过在线问卷平台“问卷星”进行,并把有效结果放入SPSS软件中进行相关的整理分析和计算。通过对比实验结论和四阶段理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本文进一步研究了文化休克问题,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原因及策略,旨在为现阶段的中国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情况提供一份有价值的参考,也希望给予现阶段即将赴美的中国学生一份文化适应指南。本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的文化适应情况并不完全符合文化休克理论,该理论中所提出的失落、焦虑、无力甚至愤怒的文化休克现象在这批中国留学生的表现中并不明显。他们的跨文化适应情况处于一直比较良好的状态,起伏变动并不大,且其中第一阶段的蜜月期表现地并不明显,整体跨文化适应情况逐渐发展,呈文化融合的趋势,而非该理论所提出的U型曲线模式。由此可见,跨文化适应具有很强的时代性,需要最新数据的不断检验。因而,了解当代学生的适应情况,并且根据时代特点提出具体建议,最大程度缓解文化休克现象,成为了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