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释人类学的代表学者克利福德·格尔茨曾说:“人是悬挂在由他们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因而,对“文化的分析不是一种探索规律的实验科学,而是一种探索意义的阐释性科学。”从这一意义上看,每一位民间叙事者所展示的“文化之网”都是独特的。本文以辽宁新民民间故事传承人王树铮为研究对象,民间故事传承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已经历了数十载的跌宕起伏,无论是故事传承人个体生存状态还是其存在的大的时代背景,都在发生着变化。本文的研究对象王树铮既是一位典型的民间故事传承人,又是一位个人色彩浓厚的民间故事传承人。他经历坎坷,且是一位受过较多教育的地方文化人,同时其故事传承方式也非常特别即“书写”是其主要的传承方式。本文试用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以及民间文艺学等学科理论,探究“书写”型民间故事传承人王树铮与自我身份认同之间的关系,来分析作为“书写”型的民间故事传承人王树铮是如何在成长及传承民间故事中完成自我身份认同问题,以此来审视这一群体的生存、生活智慧,以此探寻当今社会中民间故事传承人及其传承方式问题。本文四章,绪论部分主要是对选题意义目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创新和不足之处作以说明。第一章是“书写”型民间故事传承人及其相关概念。主要是国内外关于民间故事传承人的界定、国内外民间故事家传承研究、相关概念(地方文化人、“书写”型民间故事传承人、口头文学与书面文学)的论述。第二章是对“书写”型民间故事传承人王树铮及其民间故事的介绍。首先是对“书写”型民间故事传承人王树铮的介绍,主要是其个人生活史、故事传承情况、故事内容及特点等方面来论述。通过这些方面的介绍与分析来展现“书写”型民间故事传承人王树铮及其故事特色,以对论述对象有更全面宏观的了解。第三章是认同与“书写”型民间故事传承人王树铮的身份认同模式。主要是对认同基本概念及其相关理论、王树铮“书写”故事中的身份认同模式分析论述。通过对认同概念、理论及其模式的梳理,将王树铮的身份认同分为三种认同模式即以自我为中心的身份认同模式、双向价值中心的身份认同模式、“第三者”参与的双重身份认同模式。第四章是本文的核心内容,主要是对“书写”型民间故事传承人王树铮的自我身份认同进行分析论述。主要是从王树铮的成长经历为论述对象,对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挣扎,混合文化中的成长,文字崇拜中的妥协以及回归到地方文化人等方面进行论述。首先是运用布迪厄的惯习理论,对其信仰问题以及成长经历对其故事的影响来论述其成为民间故事传承人中的挣扎,来探讨在现实生活抗争中的民间故事传承人。其次是运用大小传统视域来分析论述其故事特色、对采录者的态度及其故事类型,分析其在混合文化中成长为民间故事的“创作”者。再次是从文字崇拜对其传承故事类型、故事语言色彩影响,来分析论述成为民间故事的“书写”者。最后通过对其日常生活中对待传承故事的态度以及对民间故事类型的偏爱,回归到地方文化人这一自我身份认同。民间故事传承人这一特殊群体在其生命历程中总是会用超于常人的民间智慧来实现自身的意义和价值。随着现代化以及城市化进程步伐的不断加快,民间文化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受到更多外部力量的干预与影响,民间故事传承人的研究也更加深入,角度也越来越多样化,本文试通过对“书写”型民间故事传承人的自我身份认同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