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我院1998年~2006年诊断的180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结果,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方法:对华西医院自1998年~2006年收治的180例确诊为原醛症的患者的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我院住院原醛症患者在同期住院高血压患者中的构成比,并进行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检查及治疗等方面的特点分析与总结,计算血浆醛固酮与血浆肾素活性的比值(ARR)及不同ARR值时诊断P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比较肾上腺皮质腺瘤组和肾上腺增生组的特点。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原醛症术后血压的因素。结果:①从1998年到2006年共诊断原醛症180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118例,平均年龄(42.7±10.8)岁,9年中我院原醛症患者入院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1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18例为肾上腺皮质腺瘤,9例为肾上腺皮质增生,1例为肾上腺皮质癌。②98.9%患者有高血压,平均收缩压(161±16)mmHg,平均舒张压(101±12)mmHg,其中高血压1级22.5%;高血压2级42.7%;高血压3级34.8%。88.2%为持续性高血压;9.6%为持续基础上阵发加重;2.2%为阵发性高血压。③约96%的原醛症患者伴有低血钾,4%患者无低钾血症,平均血钾(2.8±0.7)mmol/L。14.1%低钾发生在高血压之前,65.2%发生在高血压之后,20.6%与高血压同时发生。④平均卧位血浆肾素活性(PRA)(0.12±0.18)μg/L·h,平均立位PRA(0.25±0.41)μg/L·h,平均卧位血浆醛固酮(ALD)(408±276)ng/L,平均立位血浆ALD(445±300)ng/L,以ARR 20(ng/dl)/(ng/ml.h)为截取值,卧位和立位诊断PA的敏感性分别为80%和62%,特异性分别为87.5%和95.8%,以ARR 50为截取值,卧位和立位诊断PA的敏感性分别为54%和40%,特异性分别为95.8%和100%。⑤腺瘤组平均收缩压(166±12)mmHg;增生组平均收缩压(155±20)mmHg,腺瘤组平均舒张压(102±11)mmHg;增生组平均舒张压(95±15)mmHg,皮质腺瘤组血压明显高于皮质增生组,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腺瘤组平均血钾(2.5±0.6)mmol/L;增生组平均血钾(3.1±0.5)mmol/L,腺瘤组血钾明显低于增生组,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腺瘤组卧位平均血浆ALD(417±276)ng/dl,增生组卧位平均血浆ALD(295±96)ng/dl,腺瘤组卧位血浆ALD高于增生组,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腺瘤组立位平均血ALD(449±306)ng/dl,增生组平均血ALD(328±149)ng/dl,腺瘤组立位血ALD高于增生组,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⑥肾上腺CT检查PA的阳性率为90%,MRI阳性率为89%,B超检查PA的阳性率较低为28.6%,其中CT阳性率较高,B超阳性率较低。腺瘤直径以1~3cm最多见。⑦共有145例PA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54%血压恢复正常,46%术后需要加降压药控制血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程是影响术后血压的危险因素。8例腺瘤行介入术,其中3例(37.5%)术后复发。结论:①原醛多见于中年女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症状,多为中度持续性高血压,有少部分患者血压为正常。低血钾常为高血压多年之后出现,部分患者可无低血钾。②血浆醛固酮与血浆肾素活性的比值对诊断原醛症有一定意义,以卧位ARR 20为截取值,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③肾上腺皮质腺瘤在临床表现(高血压)和实验室检查(包括低钾、低肾素血症、高醛固酮血症)上较肾上腺皮质增生更为严重。④肾上腺CT检查PA的阳性率较高,有助于明确诊断及定位,B超检查的阳性率明显低于CT。腺瘤直径以1~3cm最多见。⑤原醛症肾上腺皮质腺瘤经手术切除后,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术后血压的恢复与高血压病程长短相关。介入术治疗肾上腺醛固酮腺瘤的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