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多铁性和低维阻挫系统是当前材料科学和凝聚态物理研究领域的两个前沿热点。在多铁性材料中,多种序参量共存并相互耦合可使体系展现出丰富的磁电和磁弹效应;另一方面,由于晶体结构的低维性和磁阻挫效应,多铁性材料也可能具有简并的基态和新奇的量子激发态。因此,同时具有低维和阻挫特征的多铁性材料作为一类特殊的系统,已逐渐成为了研究多铁性与量子磁性相互关联的理想载体。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准一维螺旋自旋链结构的钒氧化物R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铁性和低维阻挫系统是当前材料科学和凝聚态物理研究领域的两个前沿热点。在多铁性材料中,多种序参量共存并相互耦合可使体系展现出丰富的磁电和磁弹效应;另一方面,由于晶体结构的低维性和磁阻挫效应,多铁性材料也可能具有简并的基态和新奇的量子激发态。因此,同时具有低维和阻挫特征的多铁性材料作为一类特殊的系统,已逐渐成为了研究多铁性与量子磁性相互关联的理想载体。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准一维螺旋自旋链结构的钒氧化物R2V2O7(R=Co,Ni)。晶体结构和磁性研究表明,这是一类典型的低维阻挫磁性材料;进一步的电极化测量揭示该材料还是新的第Ⅱ类多铁性材料。本人在博士期间利用脉冲强磁场下的磁化、电极化、介电常数和磁卡等实验方法对R2V207(R=Co,Ni)多晶和单晶样品开展了深入的研究。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章节内容:第一章综述了多铁性材料的研究背景,介绍了多铁性材料的分类、磁致多铁效应的起源机制和多铁性材料在强磁场下的研究进展,并简要阐明了本课题的研究动机和科学意义。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实验原理和测量方法,对脉冲强磁场下的磁化、电极化、磁卡效应和介电常数测量系统进行了重点阐述。第三章主要介绍了 R2V2O7(R=Co,Ni)多晶的强磁场磁电特性。Co2V2O7和Ni2V2O7分别在7-12 T和8-30 T呈现了明显的1/2磁化平台特征。强磁场下的电极化测量揭示,两种材料都具有磁场诱导的多铁性,低场和高场铁电相分别分布在磁化平台两侧,高场铁电相的电极化值达到50-60μC/m2,并进一步揭示了Co2V2O7中强的磁电耦合效应。通过系统的变温磁化和电极化测量,我们构造了两个化合物的H-T磁电相图,发现了 Ni2V2O7在强磁场诱导下出现的3/4磁化平台。该研究也证明了R2V2O7(R=Co,Ni)是一类新的同时具有磁化平台和多铁性的阻挫多功能材料。第四章详细介绍了R2V2O7(R=Co,Ni)单晶的强磁场磁电性质。我们采用助熔剂法生长了高质量的单晶样品并对其开展了强磁场下的磁电性质测量。对单晶样品的研究表明,Co2V2O7具有各向异性的量子磁化平台:当磁场沿b轴(H‖b)时,1/2平台非常显著;而当磁场沿a和c轴(H‖a,H‖c)时,磁化曲线仅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弯曲。当H‖a和H‖c时,低场和高场铁电相相互连接;而当H‖b时,低场和高场铁电相被磁化平台隔开,表明量子磁化平台能完全压制多铁性。通过系统的介电常数、磁卡效应等测量,我们进一步研究了 Co2V2O7单晶的连续磁相变、相边界和H-T相图。不同于Co2V207,Ni2V2O7在磁场沿三个晶轴方向都能产生1/2量子磁化平台,磁场区间为8-30 T。通过系统的变温测量,我们构建了Ni2V2O7异常复杂的H-T磁电相图。进一步的磁电转换效应与磁电调控研究正在开展中。第五章系统研究了 Co2V207单晶在磁场下的新奇磁电转换效应。研究发现,磁场沿b轴方向诱导的铁电态在5 T附近会发生180度极化反转(-P‖b →+P‖b),然后在7-12 T被磁化平台完全压制;高场铁电态在磁场作用下会发生从b方向到(ac)面的90度极化翻转[P‖b → P‖(ac)]。这种连续的铁电极化反转与翻转效应是第一次被实验观察到,与Mn基和Co基多铁材料的性质大不相同,具有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研究还发现,这种磁场诱导的连续磁电转换还伴随着磁电记忆效应导致的不可逆磁电历史和磁场的转角调控特性。中子衍射数据和对称性分析表明,这些新奇的磁电转换效应是由Co2V2O7独特的晶体结构、磁结构以及磁对称性变化导致的,还可能与磁子的波色-爱因斯坦凝聚效应存在一定关联。第六章对全文进行了简要总结,并对后续工作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是普通小麦的D基因组供体物种,含有丰富的遗传变异。传统分类学将节节麦分为tauschii亚种(具有圆柱状穗型)和strangulata亚种(具有念珠状穗型)。然而,传统分类结果与基于DNA序列的遗传分类结果之间并不一致,主要的矛盾集中在介于两个典型亚种穗型之间的材料。模拟普通小麦起源,以节节麦和四倍体小麦为亲本合成的人工合成小麦是导入供体种优异基因改良普
玉米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遗传与生物学研究的经典模式植物。产量性状是玉米育种研究的核心问题,而植株株型直接影响玉米的种植密度和群体产量,因此,选择理想株型的材料对于高产、稳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干旱是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最重要的非生物胁迫,严重限制了玉米的产量。本研究分别对多亲群体、自然群体、玉米和大刍草远缘杂交群体进行苗期耐旱性鉴定和成株期农艺性状的表型鉴定,筛选出一批耐旱性强、具有育种潜力的优良
‘早夏无核’(Vitis vinifera L.×V.labruscana L.)葡萄是三倍体‘夏黑’(V.vinifera L.×V.labruscana L.)葡萄的极早熟芽变品种,属欧美杂交种,果皮紫黑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其丰产性、生长势、抗病性等性状与‘夏黑’葡萄相似,比‘夏黑’葡萄成熟期提早10-15 d,市场优势明显。本研究以四川地区(高温高湿寡日照地区)避雨设施栽培的‘早夏无核’
以反刍家畜而言,当生产性能提高,小肠氨基酸转运、吸收和利用及微生物蛋白产量受到限制时,会导致氨基酸需要量增加,表现出某些氨基酸的限制性作用。日粮配比造成氨基酸组成的变化,直接影响氨基酸的限制性顺序,根据限制程度的不同,依次分为第一、第二和第三限制性氨基酸。玉米-豆粕型为主体的日粮,其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基本上为蛋氨酸(Met),而瘤胃微生物的存在导致进入小肠氨基酸的不确定性,瘤胃细菌氨基酸代谢过程主要
水库消落带具有丰富的生态效益,是减少污染物、增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质和维持水生态系统多样性的重要缓冲区域。然而,由于库水的反复浸没,消落带又是生态环境敏感脆弱的地带。在水库水位周期性波动和降雨侵蚀作用下,消落带土壤流失和有机碳、氮流失十分严重。消落带土壤流失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水库的生态环境问题,而且影响到水库的运行和寿命,而有机碳、氮流失则影响着水体环境和大气的温室效应。瀑布沟库区位于四川省大渡河
根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器官,根毛作为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水分、养分的吸收具有关键的作用。根毛由根尖表皮细胞特化形成,拟南芥根尖表皮细胞的发育作为一个简单的模型被广泛地运用于植物根毛分化和发育的研究。已有研究表明,拟南芥根表皮细胞分化遵循位置决定模式,即位于两个相邻皮层细胞间隙上方的表皮细胞发育成为根毛细胞(H细胞),而位于一个皮层细胞上方的表皮细胞发育成为非根毛细胞(N细胞);这种位置决定
现代高产母猪泌乳期需要大量营养物质保障仔猪的哺乳需求。然而,泌乳期采食量不足通常引起母猪体储动员增加,导致体重损失严重。泌乳期失重过大导致母猪断奶至发情间隔(Weaning to estrus interval,WEI)延长、卵泡发育受阻,降低卵母细胞质量和排卵率,对繁殖性能产生不利影响,缩短母猪繁殖寿命。泌乳期失重可能通过改变代谢状态影响母猪卵泡发育,但失重对母猪生理代谢影响的机制尚不完善。此外
早期断奶仔猪由于自身免疫和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且受到营养、生理和环境等多方面的应激,易受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进而引起肠道屏障损伤。长期以来,人们通过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等药物性添加剂来缓解断奶导致的仔猪腹泻和肠道屏障损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当前限抗、禁抗的背景下,如何确保仔猪肠道健康是行业面临的重大问题。褐藻酸寡糖(Alginate oligosaccharide,AOS)是一种由β-D-甘露
第一部分壬二酸的抗急性白血病效应目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当前的主要治疗手段仍是化疗,化疗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使部分患者不耐受,且多次化疗后出现的耐药伴随着患者的不良预后。壬二酸为九碳直链饱和酸,分子量较小,已有研究证实其对多种恶性肿瘤具有明显抑制效应,但其对AML的作用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开发更加高效、低毒的小分子药物,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治疗提
优化乡村发展布局是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目标是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四川丘陵区是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长江上中游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生产用地数量质量下降、生活用地无序混乱、生态用地破坏消失等问题突出,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功能空间冲突失衡日益加剧,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格局面临严峻挑战。因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