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性农药进入生物体以及生态环境后,其对映体之间往往存在很大差异,如果仅从外消旋的水平进行研究会造成不准确的环境风险评估,外消旋体中的无效体不但不能起到作用,反而会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潜在危害。氟环唑为三唑类手性杀菌剂,具有杀菌广谱、药效高、低残留、内吸性强、持效期长的特点。本论文确定了氟环唑对映体的绝对构型,建立了氟环唑对映体的拆分和残留分析方法,并开展了氟环唑对映体在土壤及大鼠肝微粒体中的立体选择性行为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反相高效液相条件下,结合Lux Cellulose-1手性柱实现了氟环唑对映体的基线分离,考察了不同流动相比例对氟环唑对映体拆分的影响。选择了乙腈:水=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0nm,流速0.6 mL/min,柱温30℃的仪器条件作为最佳仪器条件。通过高效液相CD检测器确定了氟环唑对映体的流出顺序;通过比较实际测定的圆二色光谱图与计算圆二色光谱图确定了氟环唑对映体的绝对构型,从Lux Cellulose-1手性柱上流出的第一个峰为(S,R)-(-)-氟环唑,第二个峰为(R,S)-(+)-氟环唑。2、建立了氟环唑对映体在蔬菜水果中的残留分析方法,系统的评价了该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灵敏度和基质效应。在0.1-10 mg/L的浓度范围内,溶剂和所有基质标线线性良好,无明显的基质效应。添加回收试验结果表明,氟环唑对映体在6种基质中的平均回收率在80.8%-96.7%,日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5%-6.1%,日内相对标准偏差为1.1%-6.7%,方法的最低检测限(LOQs)为0.05 mg/kg和最小检出量(LODs)为 0.10-0.15 ng。3、开展了氟环唑外消旋体及两个对映体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omycesgraminis)、黄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lagenarium)、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solani)、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水稻恶苗病菌(Gibberella fujikuroi)、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的立体选择性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试验选定的病原菌,氟环唑两个对映体的抑菌活性存在一定的差异,(R,S)-(+)-氟环唑的抑菌活性是(S,R)-(-)-氟环唑的1.3-7.3倍。4、开展了好氧条件下氟环唑对映体在江苏、江西、吉林和灭菌吉林土壤以及厌氧条件下氟环唑对映体在吉林土壤中的立体选择性降解研究。结果表明,好氧条件下,氟环唑对映体在江西、江苏、吉林土壤中均是(S,R)-(-)-氟环唑优先降解,灭菌吉林土壤中不存在选择性;(S,R)-(-)-氟环唑在江西、江苏、吉林、灭菌吉林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57.8 d、43.3 d、34.7 d、138.6 d,(R,S)-(+)-氟环唑半衰期分别为:77.0 d、57.8 d、46.2 d、138.6 d。氟环唑单体试验表明,氟环唑对映体在降解过程中没有发生互相转化。厌氧条件下,(S;R)-(-)-氟环唑优先降解,且(S,R)-(-)-氟环唑和(R,S)-(+)-氟环唑在吉林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为63 d和99 d。5、研究了氟环唑对映体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立体选择性降解。结果发现,(S,R)-(-)-氟环唑优先降解,在反应过程中,氟环唑对映体没有发生相互转化,反应到80 min时,EF值达到0.28。酶动力学参数表明,(S,R)-(-)-氟环唑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降解速率更快;通过单体间的相互抑制试验发现,氟环唑单体之间存在竞争性抑制作用,(R,S)-(+)-氟环唑对(S,R)-(-)-氟环唑的抑制程度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