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科学领域模块课程课时设置与实施的比较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k_w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2004年秋季启动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至今已实施近十年,在此次新课程改革中,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其中,在课程结构方面,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这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体现了高中新课程的选择性、基础性和时代性。对应于每个模块,新课程规定一般情况下课时数为40课时。对于模块课程的研究已有很多,但是对于模块课程课时实施的研究较少,通过对模块课程课时实施的研究,可以了解实际教学过程中每个模块的课时数,为制定课时提供借鉴参考。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两个研究:研究一,高中科学领域课程课时的设置。对我国以及国外主要国家或地区科学领域课程课时的设置进行文本分析;研究二,高中科学领域模块课程课时实施的调查。以山东省为例,从教师对高中新课程规定课时的了解、教师对高中新课程规定课时的认可、高中科学领域模块课程的周课时数、高中科学领域模块课程的教学周数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并在调查的基础上,对课时实施与设置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以上两个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国外主要国家或地区中,物理、化学、生物三科,物理课时数最多的所占比例为25.00%,化学课时数最多的所占比例为8.33%,三科课时数相同的所占比例为33.33%,物理、生物课时数相同且多于化学课时数的所占比例为25.00%。此外,中国台湾,物理课时数多于化学课时数,生物的课时数为一个区间。(2)物理、化学、生物三科中,对于新课程规定的课时数,大部分教师是了解的;但是,均有近一半的教师认为不很合理或很不合理。(3)物理,物理1、物理2的课时数均多于新课程规定的课时数,选修1系列中,选修1—1的课时数少于新课程规定的课时数,选修3系列中,选修3—1、选修32的课时数多于新课程规定的课时数,选修33的课时数与新课程规定的课时数相同,选修3-4的课时数少于新课程规定的课时数;化学,化学1、化学2的课时数均多于新课程规定的课时数,[化学与生活]的课时数与新课程规定的课时数相同,[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课时数少于新课程规定的课时数,[化学反应原理]的课时数多于新课程规定的课时数,[有机化学基础]的课时数多于新课程规定的课时数;生物,[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三个模块的课时数均与新课程规定的课时数相同,[生物技术实践]的课时数少于新课程规定的课时数,[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课时数少于新课程规定的课时数。(4)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考试说明》是影响模块课程课时实施的主要因素。(5)《考试说明》是影响物理、化学、生物三科课时比例的主要因素。《考试说明》中,物理的分值最多,其次为化学,生物的分值最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物理开设的总课时数最多,其次为化学,生物的最少。
其他文献
一、设计理念《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
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对邢台市居民绿色食品的消费现状进行调查,发现邢台市居民绿色食品消费严重不足,这其中有认知不足的原因,有消费能力低的原因,也有价格高的原因,还有消费
近几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形成性评价和自主学习已经逐渐成为了国内教育教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也都是外语教学的热门话题。众所周知,教师的职责并不只是传授知识于学生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核-壳结构冲击改性剂ACR,重点考察了ACR胶乳粒径及ACR/PVC共混物性能的影响因素,对ACR胶乳粒径及其分布、胶乳粒子形态结构及ACR树脂的结构和性能
①目的 建立一种理想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ACO)再灌注动物模型。②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Wi tar大鼠110只,分别应用Zea Longa法、刘亢丁法和改良法建立MACO模型各35只,假手术组
静重式力标准机是最重要的力值计量、传递仪器之一.采用倒换砝码的加载方法,只需少量的砝码,可以实现大范围测量应用,并减小设备体积.理论上,一台较大规格的自动倒码式力标准
自1970年以来,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一直是语言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而焦虑也成为了该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大量研究表明,外语学习焦虑在大多数情况下对外语学习起阻碍作
高碘酸钠(NaI O4)选择性氧化纤维素得到双醛基纤维,提供了活性反应部位,可引入其他带电基团,增加纤维的润胀能力和分散特性,有利于制备微纤化纤维素(MFC)时机械处理过程中纤维的
广东省造纸学会成立50周年庆典暨2014年学术年会于2014年12月18日—19日在广州市华南理工大学逸夫科学馆报告厅召开。广东省造纸学会理事长、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刘焕彬教授
2010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主办了一场“清代政治与国家认同”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是首次在中国大陆举行的以“新清史”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在国内清史学界引起了不小的反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