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肝癌每年新发病例数62.6万人,死亡59.8万人,其中半数以上发生在我国。肝癌因其高发病率、高复发转移率及高死亡率,已成为威胁我国和世界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凶手。因此,研究HCC发生发展的机制,寻找新的HCC预后标志物和潜在的HCC药物干预靶点,有着重要意义。泛素-蛋白酶体通路(Ubiqutin-Proteasome pathway)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蛋白质代谢途径,其介导了多种蛋白质的降解,并在细胞周期调控,DNA损伤修复及细胞凋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以泛素连接酶E3在该通路中发挥了最关键的作用。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泛素连接酶E3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过表达,并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且与多种肿瘤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目前泛素连接酶E3已经成为肿瘤药物治疗的靶点和不良预后的标志物。PIRH2是最近发现的泛素连接酶E3家族的新成员,目前研究发现,PIRH2在肺癌、前列腺癌等肿瘤中表达上调,并能抑制凋亡,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和增殖,发挥癌基因功能。鉴于泛素连接酶E3的重要作用、PIRH2的生物学功能及在肿瘤中的过表达,我们推测PIRH2与HCC的发生、发展可能相关。而目前尚未见有关PIRH2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功能研究。因此,本实验中我们首次检测了HCC组织中PIRH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了PIRH2表达水平与HCC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研究目的:研究PIRH2在肝细胞癌组织中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探讨其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进一步明确肝癌发生发展的机制和寻找潜在的肝癌药物治疗靶点和不良预后的标志物。研究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30例新鲜肝癌组织、癌旁组织(PCLT)以及5例正常肝组织(NL)中PIRH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78例肝癌石蜡切片标本中PIRH2蛋白表达水平及亚细胞定位。比较PIRH2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在肝癌组织、癌旁肝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差异,并探讨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合临床随访分析PIRH2蛋白表达水平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30例新鲜肝癌组织中PIRH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0.62±0.23 vs0.46±0.29,P=0.020;0.88±0.30 vs 0.66±0.26,P=0.004)和正常肝组织(0.62±0.23 vs 0.38±0.11,P=0.029;0.88±0.30 vs 0.45±0.21,P=0.005),而PIRH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癌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dmondson-Steiner分级Ⅲ-Ⅳ级的肝癌中PIRH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Edmondson-Steiner分级Ⅰ-Ⅱ级的肝癌(0.70±0.18 vs 0.48±0.24,P=0.010;0.91±0.23 vs 0.64±0.17,P=0.003),在有静脉浸润的肝癌明显高于无静脉浸润的肝癌(0.67±0.21 vs 0.42±0.17,P=0.012;0.87±0.24 vs 0.62±0.14,P=0.021),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肝硬化程度、有无包膜形成、结节数及肿瘤的直径大小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IRH2蛋白表达主要定位于胞浆。在78例肝癌石蜡切片标本中,HCC组织的PIRH2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85.9%vs 26.8%,P<0.001)。PIRH2蛋白表达强度在Edmondson-Steiner分级Ⅲ-Ⅳ级及有静脉浸润的肝癌明显高于Edmondson-Steiner分级Ⅰ-Ⅱ级及无静脉浸润的肝癌(P=0.019;P=0.012),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肝硬化程度、有无包膜形成、结节数及肿瘤的直径大小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PIRH2蛋白表达强度与肝癌预后呈明显负相关,PIRH2高表达组HCC患者术后总生存时间及无瘤生存时间均明显短于低表达组(中位生存时间275天vs 378天,P=0.0002;中位生存时间200天vs 310天,P=0.0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IRH2蛋白表达水平是HCC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PIRH2 mRNA和蛋白水平在肝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并与肝癌的Edmondson-Steiner分级及有无静脉浸润相关。PIRH2高表达肝癌患者相对于PIRH2低表达患者更易发生术后复发转移,术后生存时间更短。PIRH2有可能成为肝细胞癌新的诊断标志物或治疗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