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源数据光谱转换的土壤盐分反演与动态分析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sm3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盐渍化已成为黄河三角洲地区最严重的土壤问题之一,制约了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利用遥感手段开展盐渍土监测必要而迫切。在土壤盐渍化动态监测中,单一传感器数据很难满足长时间序列的需求,而多源传感器提供的时间序列数据之间存在波段宽度不一致甚至波段缺失、数据连续性差等问题。本文以研究区2000-2016年间4景Landsat-5 TM、EO-1ALI、Landsat-8 OLI时间序列影像及Hyperion高光谱数据为基础,选用最新的OLI传感器为目标数据,采用光谱转换的方法,模拟出OLI长时间序列影像数据;在此基础上以OLI数据为基准,分别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偏最小二乘回归和BP神经网络建模方法,进行土壤盐分定量反演建模研究;并通过动态度、转移矩阵、叠置分析等方法进行不同类型盐渍土时空动态分析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利用Hyperion高光谱数据通过光谱重采样的方法模拟TM、ALI、OLI传感器类型数据,选用最新的OLI传感器为目标数据,以数值回归方法建立了 TM、ALI与OLI传感器对应波段间的光谱转换关系,从而将TM、ALI影像转换为模拟的OLI时序影像,最终间接获得了 OLI的长时间序列影像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对两种传感器波长响应设置相同的波段而言,经过光谱转换的TM、ALI波段与对应OLI波段之间的相关性提高不显著;特别地,对OLI新增波段而言,相对于光谱转换前的TM、ALI波段,经过光谱转换的TM、ALI波段与对应OLI波段之间的相关性得到了显著提高。该光谱转换方法能够充分且有效地利用存档多源遥感数据构建光谱一致性较高的时间序列影像,为盐渍土动态监测提供数据保障。(2)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多元线性回归(MLR)与BP神经网络(BPNN)模型分别建立土壤光谱与盐分参量间(电导率EC、全盐量S)预测模型。建模结果表明,以EC或S为因变量时,基于PLSR模型的预测精度高于MLR模型;基于PLSR和MLR的预测模型中,以EC为因变量的模型预测精度高于以S为因变量的模型。非线性预测的BP神经网络模型建模精度优越,但易出现模型检验决定系数远低于建模决定系数的过度拟合情况。所有模型中,最稳定、精度最高的土壤盐分预测模型为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且以EC为因变量的PLSR-EC模型,建模决定系数Rc2=0.716,检验决定系数 Rv2=0.700,相对误差 K=33.56%。(3)将PLSR-EC盐分预测模型应用至OLI时间序列影像上,反演得到2000年,2008年,2012年与2016年时间序列影像的土壤盐分制图结果。采集野外土壤样本盐分实测值检验制图精度,用2012年野外土壤实测电导率值检验2012年影像反演电导率值,制图精度R2=0.690;用2016年电导率实测值检验,制图精度R2=0.795;且4景反演结果中盐分异常值均低于10%,表明反演结果基本可靠;高盐分土壤可能存在预测值偏低的情况。(4)根据反演得到的4景研究区土壤盐分空间分布图,通过面积统计、动态度、转移矩阵、叠置分析等方法进行不同类型盐渍土时空动态分析研究。由年份间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统计可以得出,研究区内盐土、盐化土和轻度盐渍土结构稳定性较差,易与其他土壤类型相互转化。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表明轻度、中度盐渍土增长速度最快,有扩张趋势,2012年-2016年高盐分土壤有盐渍化减轻趋势。GIS叠置分析可以看出,非土壤向盐渍土的转化区域主要包括典型研究区东北部孤岛镇和仙河镇南部,以轻、中度盐渍土为演化方向;以及典型研究区南部的永安镇东部,以中度、重度盐渍土为演化方向。非盐渍土向盐渍土的转化较分散,突出区域为典型研究区中、南部,以重度盐渍土为主要演化方向。
其他文献
四氢异喹啉和3-氟代吲哚酮结构单元存在于许多生物活性分子和药物中,其偶联产物对于医药开发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为此,本文研究了构建四氢异喹啉和3-氟代吲哚酮偶联产物的简洁方法,具体包括以下两个部分:1)发展了四氢异喹啉与3-氟代吲哚酮在可见光/氧化还原光催化剂作用下发生脱氢偶联反应的方法。该方法以较高的产率和极好的顺/反选择性得到偶联产物,并且反应有较好的底物适用性:N-烷基、N-卤代烷基、N-芳基
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针对高原夏季云和降水物理过程开展了大量观测研究,为进一步揭示高原云和降水微物理结构、云中水分转化和区域水分收支特征,本文采用高分辨率中尺
核磁共振扩散排序谱(Diffusion-Ordered Spectroscopy,以下简称DOSY)是目前测量溶液样品的自扩散系数D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在DOSY实验中,通常可测定不同条件下样品的自扩散系
本文通过实验构建了La-Nd-Fe三元系相图,研究了该体系中Fe含量为65 at.%的三元合金的凝固行为以及相关合金的磁性能与电磁波吸收性能。本论文为开发与La相关的新型高丰度稀土永磁体等稀土功能材料提供了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合金法和扩散偶法测定了La-Nd-Fe体系在873K下的相平衡关系。实验中发现了La Fe_2和Nd Fe_2相的存在,没有发现三元化合物。实验准确测定了各相的
水驱油田进入高含水的开发后期,要保障油田的稳产与可持续,并保证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较高的最终采收率,油田的动态开发评价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等是油田综合调整部署
当今纺织品的创新设计是艺术和工艺的创新,蕾丝是一种艺术品,不仅仅局限于作为面辅料,也能够被当作一种设计元素,通过结合不同的材质和工艺进行创新,创造出新的艺术效果。本论文提取了蕾丝中的设计元素,结合数码提花技术进行提花面料的创新,为提花面料多样化的视觉效果注入新鲜活力。论文深入研究了蕾丝的风格特征,将蕾丝的视觉风格特征,包括色彩、图案、肌理等要素,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并从中提取出设计元素,进行仿蕾丝风格
短纤维增强橡胶复合材料将纤维的刚性与橡胶的弹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保留橡胶优点的同时赋予橡胶更优异的性能。本文采用芳纶浆粕短纤维作为补强纤维,研究芳纶浆粕(AP)增强炭黑(CB)/高苯乙烯丁苯橡胶复合材料的性能。通过紫外辐照、Li Cl溶液络合、胶乳包覆等方法处理AP纤维,改善纤维与橡胶基体的界面粘结性,结合橡胶加工分析仪(RPA)、力学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动态耐切割测试、动态疲劳测试
近些年来,随着太阳能的广泛利用,开发基于丰产元素的光催化材料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人工光合作用,即通过太阳能驱动水分解产氢,是一种提供清洁、可再生能源的有效途径。多金
我国绿色建筑已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建设生态节能的绿色建筑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城乡差距也在不断拉大,“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等理念虽在城市地区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而在广大乡镇地区,情况却不容乐观。结合我国目前产业调整现状,在大力发展的新型产业的乡镇建设中,办公建筑具有数量多,分布集中的特点,如何将绿色建筑的理念应用到乡镇办公建筑节能设计中,设计建造出既能满足使用者需求,又能对建
地下水溢流积冰(也被称为冰湖、冰丘、涎流冰等),是指地下水从地表或河冰裂缝溢流出后,受低温影响冻结而成的积冰体。在我国东北大兴安岭地区,溢流积冰漫延开来,会侵害道路或建筑物,以及对基础设施的性能产生负面影响,是寒区特有的一种水文地质灾害。为了更好地解决我国地下水溢流积冰问题,选取世界典型地下水溢流积冰点西伯利亚布鲁斯作为典型研究区。在梳理地下水溢流积冰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研究区的水文、气象和地质等